卷四十五

古文:高祐崔挺高祐,字子集,小名次奴,勃海人也。

现代文: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渤海人。

古文: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

现代文:本名禧,因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佑。

古文:司空允从祖弟也。

现代文:司空高允从祖的弟弟。

古文:祖展,慕容宝黄门郎,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

现代文:祖高展,任为慕容宝的黄门郎,魏太祖平定中山,展迁居京城,卒于三都大官任上。

古文: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

现代文:父高谠,跟从世祖灭赫连昌,因功拜授游击将军,朝廷赐爵南皮子。

古文: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中书侍郎。

现代文: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任中书侍郎。

古文:转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

现代文:转任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

古文:假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蓚县侯,使高丽。

现代文:假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艹修县侯,出使高丽。

古文:卒,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曰康。

现代文:去世,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称康。

古文:祐兄祚,袭爵,东青州刺史。

现代文:高佑兄高祚,袭父爵位,为东青州刺史。

古文: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

现代文:高佑广泛涉猎经史,喜好文学杂说,材性通达,不拘小节。

古文:初拜中书学生,转博士、侍郎。

现代文:初拜中书学生,转任中书博士、侍郎。

古文: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

现代文:朝廷又因高佑招顺邵郡群贼之功,朝廷赐爵建康子。

古文:高宗末,兗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

现代文:高宗末年,兖州东郡吏获得一只异兽,献给京城,当时人都没有认得的。

**古文:诏以问祐,祐曰: 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 **

现代文:皇帝下诏询问高佑,高佑说: 这种东西是三吴所出,它的名字叫鲮鲤,其他地方都没有,今天我们得到了它,这不预示着吴楚之地,要归我大魏吗?

古文: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曰: 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 宋寿 。

现代文:又有人在零丘得到一枚玉印献给朝廷,帝诏拿给高佑看,高佑说: 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 宋寿 。

**古文: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 **

现代文: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也是归我的征兆。

古文:显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

现代文:显祖初年,刘义隆儿子义阳王刘昶奔归魏朝,薛安都等人以五个州降附,当时人都说高佑的话很灵验。

古文:高祖拜秘书令。后与丞李彪等奏曰: 臣等闻典谟兴,话言所以光著;载籍作,成事所以昭扬。

现代文:高祖拜授高佑为秘书令,后来高佑与李彪等人启奏说: 为臣听说典谟作,让人的话语言论得以光著;载籍作,做的事情便能昭扬。

古文:然则《尚书》者记言之体,《春秋》者录事之辞。

现代文:这样《尚书》成为记言之体,《春秋》便是录事之作。

古文:寻览前志,斯皆言动之实录也。

现代文:查阅以前所流传的志传,都是论言记事的实录也。

古文:夏殷以前,其文弗具,自周以降,典章备举。

现代文:夏、殷以前,其文字不备。从周代以降,典章备举。

古文:史官之体,文质不同;立书之旨,随时有异。

现代文:史官之作,文质不同;立书意旨,随着不同的时代都有差异。

古文: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现代文:至于左氏,记言记事,两致并书,可以称得上是存留史家本意,而不是完整的史书之体。

古文:逮司马迁、班固,皆博识大才,论叙今古,曲有条章,虽周达未兼,斯实前史之可言者也。

现代文:到了司马迁、班固,他们两人都是博有才识之人,叙录今古,备在章法,虽然不能说面面俱到,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前代史书中的优秀之作了。

古文:至于后汉、魏、晋咸以放焉。

现代文:至于后汉、魏、晋的史书都可忽略放过。

古文:惟圣朝创制上古,开基《长发》,自始均以后,至于成帝,其间世数久远,是以史弗能传。

现代文:只有我们圣朝创制上古,开帝基于长发,自始均以后,至于成帝,这其间世数久远,所以史书未能传记。

古文:臣等疏陋,忝当史职,披览《国记》,窃有志焉。

现代文:为臣等疏劣陋粗,忝居史职,披览《国记》,私有撰史之意。

古文:愚谓自王业始基,庶事草创,皇始以降,光宅中土,宜依迁固大体,令事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殊贯,如此修缀,事可备尽。

现代文:愚见以为自从王业开始,众事草创,皇始年间以来,光被中土,我们应依参司马迁、班固大致的体制,让事实分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分开,像这样修述史书,各类事实都可包括在内了。

古文: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帝命,太皇太后淳曜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渐洽,风译之所覃加,固已义振前王矣。

现代文: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帝命,太皇太后淳曜乾坤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渐渐和洽,风泽之所深加,固然已经义振前王了。

古文:加太和以降,年未一纪,然嘉符祯瑞,备臻于往时;洪功茂德,事萃于曩世。

现代文:加上太和元年以来,年代虽未有三十年,然而嘉符祯瑞,备加完善于往日;洪功茂德,事更精粹于前世。

古文:会稽伫玉牒之章,岱宗想石记之列。

现代文:会稽藏玉牒之章,泰山想石记之列。

古文:而秘府策勋,述美未尽。

现代文:而秘府史家记述勋功,却述美未尽。

古文:将令皇风大猷,或阙而不载;功臣懿绩,或遗而弗传。

现代文:将让皇风大美,或有缺而不载;功臣善绩,或遗而不传。

古文:著作郎已下,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如得其人,三年有成矣。

现代文:从著作郎以下,臣请启其中才识俱嘉者,参与撰造国书,如果能够得到人才,史书三年就可修成。

古文:然后大明之德功,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

现代文:然后大明之德功,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

**古文:佐命忠贞之伦,纳言司直之士,咸以备著载籍矣。 **

现代文:转命忠贞之伦,纳言司直之士,都会备具载籍了。

古文:高祖从之。

现代文:高祖接受了他的意见。

**古文:高祖从容问祐曰: 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 **

现代文:高祖从容问高佑说: 近来水旱不调,五谷不熟,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灾害而获得五谷丰登呢?

古文:祐对曰: 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

现代文:高佑回答说: 过去尧、汤之运,也不能去除运数中的九年旱灾,陛下您道同前政,对付眼前的小旱又有什么办法呢?

**古文:但当旌贤佐政,敬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 **

现代文:只有选拔贤才佐治政事,不干扰老百姓顺时耕作,这样的话就灾消丰至了。

古文:又问止盗之方,祐曰: 昔宋钧树德,害兽不过其乡;卓茂善教,蝗虫不入其境。

现代文:高祖又问他防止奸盗的方法,高佑说: 过去宋均树德,害人之兽都不到他的治域来;卓茂善于教化,蝗虫都不入其境。

古文:彼盗贼者,人也,苟训之有方,宁不易息。

现代文:盗贼是人,如果我们训教有方,哪有不容易停息的呢。

**古文:当须宰守贞良,则盗止矣。 **

现代文:我以为让宰守们做到贞正良端,那奸盗就会止息了。

古文:祐又上疏云: 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

现代文:高佑又上疏说: 现在的选举,不管其人治理见识的优劣,专门追究人年龄劳绩的多少,这不是人尽其才的做法。

古文:宜停此薄艺,弃彼朽劳,唯才是举,则官方斯穆。

现代文:我们应该停止专究薄艺,放弃那种无功之劳,惟才是举,那就会使官吏们风气端正。

古文: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

现代文:又有功劳的大臣,虽说其年勤可以著录,但才非抚人,则可以加之以罚赏,不应委之以方伯之任。

**古文:所谓王者可私人以财,不私人以官者也。 **

现代文:这就是所谓王者可以给人以财而表示亲近,而不可私自许诺别人官职以示关系好。

古文:高祖皆善之。

现代文:高祖都很推许。

古文:加给事中、冀州大中正,余如故。

现代文:加授给事中,冀州大中正,其余官职照旧。

古文:时李彪专统著作,祐为令,时相关豫而已。

现代文:当时李彪专统著作之事,高佑为令,不时地关怀写作而已。

古文: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兗州刺史,假东光侯,镇滑台。

现代文:出任持节、辅国将军、西兖州刺史、假东光侯,镇守滑台。

古文:祐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

现代文:高佑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也应有学校,于是在县立讲学,党立小学。

古文: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不听妇人寄舂取水。

现代文:又命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一起,共造一口井,以便给行人提供食饮,不让妇人舂米打水。

古文: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

现代文:又建立起禁止奸贼的办法,令五五相保,如发生盗事则五五连坐,这种方法一开始做起来虽然看起来烦琐,后来却使治安大为好转,寇盗行为都停止了。

古文:转宋王刘昶傅。

现代文:转任宋王刘昶师傅。

古文: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

现代文:因高佑过去参与律令制定的功劳,朝廷赐帛五百匹、粟五百担、马一匹。

古文:昶以其官旧年耆,雅相祗重,妓妾之属,多以遗之。

现代文:刘昶以其官旧年老,雅相看重,妓女妾婢,也没少给他。

古文:拜光禄大夫,傅如故。

现代文:拜授光禄大夫,师傅官职如故。

古文: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

现代文:刘昶死后,朝廷征拜他为宗正卿,而高佑留连彭城,久不赴任。

古文:亦早亡。祐从父弟次同,永安末,抚军将军、定州刺史。

现代文: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高佑徘徊怠慢于淮、徐,无事拖延朝廷之命,免官三年,以赎其罪。

古文:子乾邕,永熙中,司空公、长乐郡开国公。

现代文:帝下诏免除高佑宗正卿之职,复其官光禄大夫。

古文:乾邕弟敖曹,天平中,司徒公、京兆郡开国公。

现代文:太和二十三年去世。太常卿议谥为炀侯,诏曰: 不遵上命曰 灵 ,可谥曰灵。

古文: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

现代文: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

古文: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

现代文:六世祖崔赞,魏朝任尚书仆射。

古文:五世祖洪,晋吏部尚书。

现代文:五世祖崔洪,晋代吏部尚书。

古文:父郁,濮阳太守。

现代文:父亲崔郁,任濮阳太守。

古文:挺幼居丧尽礼。

现代文:崔挺幼年居丧尽全礼节。

古文: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

现代文:少年务精学业,读书广泛,推赞别人爱惜人士,州县乡间的人都与他亲近。

古文: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

现代文:崔挺每年四时都写信给乡人父老,致以问候,措辞亲切,辞意周全,得到他书信的人都觉得很荣耀。

古文:三世同居,门有礼让。

现代文:一家之中祖孙三代同居,家中礼让有度。

古文: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现代文:后来频遭饥荒,家中才开始渐渐分出,崔挺与弟弟崔振互相推让田产房产等旧资,崔挺只守着祖坟的祭田而已。

古文: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

现代文:家中徒有四壁,兄弟却感情融洽,都手不释卷。

古文: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

现代文:当时米谷昂贵,乡里百姓如有人给他们送些东西来,崔挺也是推辞再三方才接受,接受之后,仍是分发给贫困人家,自己没留下什么,于是乡间里人更钦佩他们的品质了。

古文: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

现代文:被州县推举为秀才,崔挺射策中了好名次,朝廷拜他为中书博士,转任中书侍郎。

古文: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

现代文:因为他工于书法,受朝廷之命在长安书写文明太后父亲燕宣王碑,朝廷赐他爵号为泰昌子。

古文: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

现代文:转任登闻令,迁任典属国下大夫。

古文:以参议律令,赐布帛八百匹、谷八百石、马牛各二。

现代文:因他参加讨论国家律令修改,朝廷赐给他布帛八百匹、谷八百担、牛马各二头。

古文:尚书李冲甚重之。

现代文:尚书李冲很器重他。

古文:高祖以挺女为嫔。

现代文:高祖以崔挺的女儿为嫔妃。

古文: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

现代文: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朝廷下诏让他为假立义将军,任刘昶幕府长史,因为生病他辞官不赴,于是朝廷又让王肃为其长史。

古文:其被寄遇如此。

现代文:朝廷对崔挺的器重也由此可见。

古文: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

现代文:后来,李孝伯又被朝廷提拔为昭武将军、光州刺史,他到州之后,威恩并举,州郡之内,民风大为好转。

古文:十九年,车驾幸兗州,召挺赴行在所。

现代文:太和十九年,皇驾幸临兖州,召请崔挺赴赶行宫。

古文:挺既代,即为风雹所毁,于后作,复寻坏,遂莫能立。众以为善化所感。

现代文:等到见了皇帝,礼遇优厚。皇帝又问崔挺治边策略,又问到文章之事。高祖很高兴,对崔挺说: 自与卿分别以来,转眼过了两年,我所写的东西,已结成一集,今天送给你一个副本,你可以不时看看。

古文: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现代文:又对侍奉之臣说: 拥有兵权的人如果都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古文: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以一人犯罪,延及合门。

现代文:李孝伯又还归任光州刺史。当时朝廷送往边地的罪犯有不少逃跑的,于是朝廷立下重条,如有一名罪犯逃走了,罪犯全家充作劳役。崔挺看到这种情况,上书朝廷,认为《周书》中说父子一人犯罪,对方都不受牵连。天下善人少,恶人多,是由一人犯罪,殃及一门所致。

古文:司马牛受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

现代文:司马牛受到桓之罚,柳下惠受到盗跖之诛,岂不是很悲哀吗!

古文:辞甚雅切,高祖纳之。

现代文:崔挺上表的辞意文雅肯切,高祖接受了他的意见。

古文: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

现代文:在此以前,州中缺少铁原料,所需铁工具都须到别的州去买,崔挺上表请朝廷恢复掌铁官员,以便公家私人都有个凭赖。

古文:诸州中正,本在论人;高祖将辨天下氏族,仍亦访定,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

现代文:各州中正官员,主要负责论评人士,高祖准备辨明国家中各氏族的情况,但仍需查访定夺,于是遥授崔挺任本州大中正。

古文: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

现代文:掖县有个人,年过九十,脚踏板舆来到州治。

古文: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现代文:自称少时曾经充任林邑吏卒,得到一块美玉,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自己把它藏在海岛,至今已有将近六十年了。

古文:忻逢明治,今愿奉之。

现代文:今天欣逢清明之治,自己愿意把它奉献官府。

**古文:挺曰: 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 **

现代文:崔挺说: 我虽然德不比古人,还是不能以此玉为宝。

古文:遣船随取,光润果然。

现代文:崔挺派船随他去取,这块宝石果然光彩照人。

古文: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

现代文:崔挺不肯接受,上表把玉送到京城。

古文:世宗即位,累表乞还。

现代文:魏世宗即位,崔挺屡屡上表请求回到京城。

古文: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现代文:景明初年,他的要求得到同意,州中男女,不分老幼全都流着眼泪追随他的车马,纷纷献上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崔挺全都不肯接受。

古文:散骑常侍赵脩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

现代文:散骑常侍赵修受到魏世宗的宠幸,崔挺虽然与他同乡,从未登门造访。

古文: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

现代文:北海王元详任司徒、录尚书事,任崔挺为司马,崔挺坚决辞任,但仍推脱不掉。

古文: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

现代文:人们都感叹他这一点没做好,但崔挺却泰然处之。

古文: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

现代文:后来元详主持考选官员的工作,众人竞相称说考第之事,以求元详提拔官职,崔挺始终不说一个字。

古文:详曰: 崔光州考级并未加授,宜投一牒,当为申请。

现代文:元详说: 崔光州你的考级并没有上升,你也应该递上一份东西,我理应为你申请。

**古文: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亦何故嘿然? **

现代文:连蘧伯玉都以独做君子为耻,你为何默不作声?

古文:挺对曰: 阶级是圣朝大例,考课亦国之恆典。

现代文:崔挺回答说: 官阶品级是皇皇圣朝的大事情,考查官吏政绩也是国家恒久法典。

**古文:下官虽惭古贤不伐之美,至于自炫求进,窃以羞之。 **

现代文:下官我虽然惭比古代圣贤不夸自己的美德,但对于不顾脸面,自夸求升的人,我认为是件不光荣的事情。

古文:详大相称叹。

现代文:元详大为嘉许赞叹。

古文:自为司马,详未曾呼名,常称州号,以示优礼。

现代文:自从崔挺当了他府中司马,元详从未直呼其名,常常称他的州号,以表示优待之礼。

古文: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现代文:崔挺景明四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古文:其年冬,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景。

现代文:这年冬天,朝廷赠他为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称景。

古文:光州故吏闻凶问,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于城东广因寺,起八关斋,追奉冥福,其遗爱若此。

现代文:光州官吏中是他老部下的,听到噩耗,无人不悲悼怀念他,大家一起铸起一尊八尺高的铜像,立在城东广因寺中,立起八关斋,追奉冥福,崔挺遗爱如此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