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古文:序纪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

现代文:昔日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有的分布于华夏各地,有的散布于极远的蛮荒之境。

古文: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现代文:小儿子昌意,受封于北土,领地内有大鲜卑山,因而以其为国号。

古文: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现代文:此后,世为君主,统治着幽都之北广漠无垠的沃野,过着游牧生活,而以射猎为业,民风淳朴,政治文化简易,没有文字,刻木记事而已,古时和现代发生的事情,全靠人口头传授,正如史官所记载的那样。

古文: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现代文:黄帝以土德而为天下之主,北方的风俗称土为 托 ,称后为 跋 ,因此以之作为姓氏。

古文: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

现代文:昌意的后裔始均,在尧帝时为官,曾将女魃逐出弱水以北的地区,民众感戴他的勤劳,舜帝对他甚为嘉许,任命他为田祖。

古文: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

现代文:历经夏、商、周三代,到了秦汉时期,獯鬻、猃狁、山戎、匈奴等族,世代残暴,为害中原,而始均的后裔却未与中原交往,因此史籍中没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古文: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现代文:历经六十七世,成皇帝拓跋毛被立为主。他聪慧明智,武功赫赫,为远近的部族所拥戴,统辖三十六个部落,九十九个大氏族,威震北方,万众无不敬服。

古文:崩。

现代文:逝世。

古文:节皇帝讳贷立,崩。

现代文:节皇帝拓跋贷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庄皇帝讳观立,崩。

现代文:庄皇帝拓跋观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明皇帝讳楼立,崩。

现代文:明皇帝拓跋楼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安皇帝讳越立,崩。

现代文:安皇帝拓跋越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宣皇帝讳推寅立。

现代文:宣皇帝拓跋推寅继立为主。

古文: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

现代文:率领部族南迁大泽,大泽方圆千余里,土地苍茫辽阔,地势低洼湿润。

古文:谋更南徙,未行而崩。

现代文:计划再次南迁,没有成行便已去世。

古文:景皇帝讳利立,崩。

现代文:景皇帝拓跋利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元皇帝讳俟立,崩。

现代文:元皇帝拓跋俟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和皇帝讳肆立,崩。

现代文:和皇帝拓跋肆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定皇帝讳机立,崩。

现代文:定皇帝拓跋机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僖皇帝讳盖立,崩。

现代文:僖皇帝拓跋盖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威皇帝讳侩立,崩。

现代文:威皇帝拓跋侩继立为主,逝世。

古文:献皇帝讳邻立。

现代文:献皇帝拓跋邻继立为主。

**古文:时有神人言于国曰: 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 **

现代文:当时有位神人降临国中,说: 此地荒凉偏远,不足以兴建城池,应该再次迁居。

古文:帝时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现代文:献皇帝其时年迈衰老,于是将君位传给儿子。

古文:圣武皇帝讳诘汾。

现代文:圣武皇帝名诘汾。

古文: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

现代文:献帝下令南迁,一路上山高谷深,险阻重重,于是打算停止继续南下。

古文: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

现代文:突然遇到一只形似马、声如牛的神兽,为他们引路,经过一年的跋涉,才脱离险境,迁居到匈奴故地。

古文: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 推寅 ,盖俗云 钻研 之义。

现代文:拓跋部落的迁移策略,多出于宣、献二帝,所以人们并称他们为 推寅 ,在鲜卑语中是 钻研 的意思。

古文:初,圣武帝尝率数万骑田于山泽,欻见辎軿自天而下。

现代文:当初,圣武帝拓跋诘汾曾率数万骑兵在山泽间围猎,忽见辎车从天而降。

古文:既至,见美妇人,侍卫甚盛。

现代文:赶上前去,见一美貌女子,侍卫众多,仪仗繁盛。

**古文:帝异而问之,对曰: 我天女也,受命相偶。 **

现代文:圣武帝大为惊异地上前询问,女子答道: 我,是天上的仙女,受命与你成亲。

古文:遂同寝宿。

现代文:于是二人当晚同宿。

**古文:旦,请还,曰: 明年周时,复会此处。 **

现代文:清晨,女子辞别,说: 明年此时,在此相会。

古文:言终而别,去如风雨。

现代文:言终而别,去如风雨。

古文:及期,帝至先所田处,果复相见。

现代文:到了约定的日期,圣武帝到昔日相会之处,果然与天女相逢。

古文: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 此君之子也,善养视之。

现代文:天女将所生的男孩交给圣武帝说: 这是您的儿子,好好地抚养照顾他。

**古文:子孙相承,当世为帝王。 **

现代文:子孙相续,到时会成为帝王。

古文:语讫而去。

现代文:说罢离去。

**古文:子即始祖也。故时人谚曰: 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 **

现代文:这个男孩就是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因此当时的人们传说道: 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

古文:帝崩。

现代文:圣武帝拓跋诘汾逝世。

古文:始祖神元皇帝讳力微立。

现代文: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继立为主。

古文:生而英睿。

现代文:他生而英明睿智。

古文:元年,岁在庚子。

现代文:元年,庚子年。

古文: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

现代文:先前,西部的部落入侵,拓跋部部众离散,只好依附于没鹿回部酋长窦宾。

古文:始祖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

现代文:神元帝拓跋力微,具有英雄豪杰的气度,而当时无人觉察。

古文:后与宾攻西部,军败,失马步走。始祖使人以所乘骏马给之。

现代文:后来他跟随窦宾攻打西部部落,大军战败,窦宾失马步行,拓跋力微派人将自己所骑的骏马送给窦宾。

古文:宾归,令其部内求与马之人,当加重赏,始祖隐而不言。

现代文:窦宾回来后,命部下寻求赠马之人,欲加重赏,而拓跋力微沉默不语。

古文:久之,宾乃知,大惊,将分国之半以奉始祖。始祖不受,乃进其爱女。

现代文:过了很久,窦宾才知道,大惊,打算将领土的一半分给拓跋力微,拓跋力微坚辞不受,于是窦宾将爱女嫁给了他。

古文:宾犹思报恩,固问所欲。

现代文:然而窦宾仍思报恩,一再询问拓跋力微有何要求。

古文:始祖请率所部北居长川,宾乃敬从。

现代文:于是拓跋力微请求率领所部北居长川,窦宾欣然允诺。

古文:积十数岁,德化大洽,诸旧部民,咸来归附。

现代文:十几年后,德化普及昌盛,离散的旧部民众全部归附。

古文:二十九年,宾临终,戒其二子,使谨奉始祖。

现代文:二十九年,窦宾临终时,告诫他的两个儿子要恭敬地侍奉拓跋力微。

古文:其子不从,乃阴谋为逆。

现代文:然而两个儿子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暗中图谋不轨。

古文: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现代文:拓跋力微将他们召来杀掉,吞并了他们的部众,各部落的酋长们诚心归服,拓跋力微统辖的骑士达二十余万之众。

古文:三十九年,迁于定襄之盛乐。

现代文:三十九年,迁居于定襄的盛乐。

古文:夏四月,祭天,诸部君长皆来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至,于是征而戮之,远近肃然,莫不震慑。

现代文:四月,举行祭天大典,各部酋长全都应邀前来参加祭典,惟有白部酋长观望不至,于是拓跋力微将他召来杀掉,远近各部为之肃然起敬,无不为拓跋力微的威严所震慑。

**古文:始祖乃告诸大人曰: 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 **

现代文:拓跋力微对各部酋长说: 我历观前世的匈奴、蹋顿等族,贪图财利,抢掠边民,虽有所获,而与其伤亡相比,得不偿失,更招来仇敌,百姓生灵涂炭,终非长久之计。

古文:于是与魏和亲。

现代文:于是与曹魏和亲。

古文: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魏,且观风土。

现代文:四十二年,拓跋力微派儿子拓跋沙漠汗前往曹魏,并考察中原的风土人情。

古文:魏景元二年也。

现代文:当时正是曹魏景元二年。

古文:文皇帝讳沙漠汗,以国太子留洛阳,为魏宾之冠。聘问交市,往来不绝。魏人奉遗金帛缯絮,岁以万计。

现代文:文皇帝拓跋沙漠汗,以太子的身份滞留洛阳,成为曹魏的首席贵宾,常常宾客盈门,门庭若市,来访者络绎不绝,魏人赠送的金帛丝棉,每年数以万计。

古文:始祖与邻国交接,笃信推诚,不为倚伏以要一时之利,宽恕任真,而遐迩归仰。

现代文:拓跋力微在与邻国交往时,推诚置信,从不仗势欺人,谋取一时的利益,待人宽厚朴实,博得了远近各族的拥戴敬仰。

古文:魏晋禅代,和好仍密。

现代文:魏晋禅代后,拓跋力微与中原王朝仍和好如初。

古文:始祖春秋已迈,帝以父老求归,晋武帝具礼护送。

现代文:拓跋力微年事已高,沙漠汗因父亲年迈请求北归,晋武帝司马炎备礼护送。

古文:四十八年,帝至自晋。

现代文:四十八年,沙漠汗自晋朝返回故土。

古文:五十六年,帝复如晋;其年冬,还国。

现代文:五十六年,沙漠汗再次前往晋朝,当年冬天回国。

古文:晋遗帝锦、罽、缯、彩、绵、绢诸物,咸出丰厚,车牛百乘。

现代文:晋帝送给他锦?缯、彩、绵、绢等物,数量丰厚,装满了一百辆牛车。

古文:行达并州,晋征北将军卫瓘,以帝为人雄异,恐为后患,乃密启晋帝,请留不遣。

现代文:行至并州,晋征北将军卫馞认为沙漠汗为人雄豪,气度不凡,恐为后患,于是密奏晋帝,请求留住沙漠汗不让他回去。

古文:晋帝难于失信,不许。

现代文:晋帝不便失信于人,未加批准。

古文:瓘复请以金锦赂国之大人,令致间隙,使相危害。

现代文:卫馞又请求用金帛收买各部酋长,让他们挑拨离间,伺机加害沙漠汗。

古文:晋帝从之,遂留帝。

现代文:晋帝应允,于是扣留了沙漠汗。

古文:于是国之执事及外部大人,皆受瓘货。

现代文:自此拓跋氏国中的主事者与各部酋长,都接受了卫馞的贿赂。

古文:五十八年,方遣帝。

现代文:五十八年,才允许沙漠汗北归。

古文:始祖闻帝归,大悦,使诸部大人诣阴馆迎之。

现代文:拓跋力微得知沙漠汗归来,高兴万分,派各部酋长到阴馆去迎接他。

**古文:酒酣,帝仰视飞鸟,谓诸大人曰: 我为汝曹取之。 **

现代文:酒酣耳热之时,沙漠汗仰视飞鸟,对各位酋长说: 看我为大家取下来。

古文:援弹飞丸,应弦而落。

现代文:拉开弹弓射去,飞鸟应弦而落。

**古文:时国俗无弹,众咸大惊,乃相谓曰: 太子风彩被服,同于南夏,兼奇术绝世,若继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国诸子,习本淳朴。 **

现代文:当时北方还没有弹弓,众人看了大惊失色,相互议论道: 太子神情服饰与中原相同,兼有绝世的奇异之术,如果继承国统后,变革旧有的习俗,我们必不得志,不像留在国内的几位王子,保持了淳朴的本色、习俗。

古文:咸以为然。且离间素行,乃谋危害,并先驰还。

现代文:大家都同意这种看法,且一向对沙漠汗进行挑拨离间,于是意图加害沙漠汗,一起先期驰返。

**古文:始祖问曰: 我子既历他国,进德何如? **

现代文:拓跋力微问道: 我儿子游历他国,德行有何进步?

**古文:皆对曰: 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是似得晋人异法怪术,乱国害民之兆,惟愿察之。 **

现代文:各部酋长全都回答说: 太子才能技艺不同寻常,用空弓射落飞鸟,似乎学到了晋人的异法怪术,这是乱国害民的预兆,愿大王明察。

**古文:自帝在晋之后,诸子爱宠日进,始祖年逾期颐,颇有所惑,闻诸大人之语,意乃有疑。因曰: 不可容者,便当除之。 **

现代文:自沙漠汗去了晋帝国之后,拓跋力微对其他几位王子的宠爱日益加深;再加上拓跋力微年过百岁,处事已不太明智,听了各部酋长的话,不禁心生疑虑。于是说: 不能容的,就应当除掉。

古文:于是诸大人乃驰诣塞南,矫害帝。

现代文:于是各部酋长驰往塞南,假托拓跋力微的旨意,杀害了沙漠汗。

古文:既而,始祖甚悔之。

现代文:随后,拓跋力微又大为后悔。

古文:帝身长八尺,英姿瑰伟,在晋之日,朝士英俊多与亲善,雅为人物归仰。

现代文:文帝沙漠汗身长八尺,英姿魁伟,在晋朝之日,朝中的英俊之士多与他亲善,深为名士们所景仰。

古文:后乃追谥焉。

现代文:后来追谥他为 文帝 。

古文:其年,始祖不豫。

现代文:同年,拓跋力微健康状况恶化。

古文:乌丸王库贤,亲近任势,先受卫瓘之货,故欲沮动诸部,因在庭中砺钺斧。

现代文:乌丸王库贤是拓跋力微的心腹,很有权势,受了卫馞的贿赂,意图离散各部落,故意在庭院中磨斧钺。

**古文:诸大人问欲何为,答曰: 上恨汝曹谗杀太子,今欲尽收诸大人长子杀之。 **

现代文:各部落的酋长问他要干什么,他回答说: 大王恨你们进谗言害死了太子,现在要将各部落酋长的长子都抓起来杀掉。

古文:大人皆信,各各散走。

现代文:酋长们信以为真,纷纷率领各自的部落逃走。

古文:始祖寻崩。

现代文:拓跋力微不久逝世。

古文:凡飨国五十八年,年一百四岁。

现代文:统治国家凡五十八年,享年一百零四岁。

古文:太祖即位,尊为始祖。

现代文:太祖道武帝拓跋王圭即位后,尊他为 始祖 。

古文:章皇帝讳悉鹿立,始祖之子也。

现代文:章皇帝拓跋悉鹿继立,始祖之子。

古文:诸部离叛,国内纷扰。

现代文:在位时各部落离叛,国内纷扰。

古文:飨国九年而崩。

现代文:统治国家九年去世。

古文: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

现代文:平皇帝拓跋绰继立,他是章帝拓跋悉鹿的小弟弟。

古文: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

现代文:雄武而有智谋,重振拓跋部的威德。

古文: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

现代文:在位七年时,匈奴宇文部酋长莫槐被部下所杀,莫槐的弟弟普拨被立为酋长。

古文:帝以女妻拨子丘不勤。

现代文:平帝拓跋绰将女儿嫁给普拨之子丘不勤为妻。

古文:帝飨国七年而崩。

现代文:拓跋绰在位七年去世。

古文:思皇帝讳弗立,文帝之少子也。

现代文:思皇帝拓跋弗继立,他是平帝拓跋绰的少子。

古文:聪哲有大度,为诸父兄所重。

现代文:聪明睿智,气度不凡,为诸位叔父、兄长所推重。

古文:政崇宽简,百姓怀服。

现代文:施政崇尚宽松简明,百姓归服。

古文:飨国一年而崩。

现代文:在位一年去世。

古文:昭皇帝讳禄官立,始祖之子也。

现代文:昭皇帝拓跋禄官继立,他是始祖拓跋力微之子。

古文: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长子桓皇帝讳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讳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

现代文:将国人分为三部:拓跋禄官自领一部居东,在上谷之北、濡源之西,东面与匈奴宇文部相接;以文帝拓跋沙漠汗的长子桓皇帝拓跋猗统率一部,居代郡参合陂以北;以猗之弟穆皇帝拓跋猗卢统率一部,居定襄的盛乐故城。

古文: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现代文:自始祖拓跋力微以来,与晋朝和好,百姓安居乐业,财物牲畜富足,此时骑士已达四十余万人。

古文:是岁,穆帝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

现代文:这一年,拓跋猗卢出兵并州,将北方各少数民族部众北迁至云中、五原、朔方。

古文:又西渡河击匈奴、乌桓诸部。

现代文:又西渡黄河攻击匈奴、乌桓诸部。

古文: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碣,与晋分界。

现代文:自杏城以北八十里直至长城,夹道立碑,与晋帝国分界而治。

古文:二年,葬文帝及皇后封氏。

现代文:二年,安葬文帝拓跋沙漠汗及皇后封氏。

古文: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至是,述成前意焉。

现代文:当初,思帝拓跋弗打算改葬文帝及其皇后,未及实施便已去世,至此,才实现了他的愿望。

古文:晋成都王司马颖遣从事中郎田思,河间王司马颙遣司马靳利,并州刺史司马腾遣主簿梁天,并来会葬。

现代文:晋成都王司马颖派从事中郎田思、河间王司马派司马靳利、并州刺史司马腾派主簿梁天,一起参加了葬礼。

古文:远近赴者二十万人。

现代文:远近而来参加葬礼的达二十万人。

古文:三年,桓帝度漠北巡,因西略诸国。

现代文:三年,桓帝拓跋猗渡过大漠向北巡视,乘势扫荡西部诸国。

古文:四年,东部未耐娄大人倍斤入居辽东。

现代文:四年,东部的未耐娄部落酋长倍斤率部众入居辽东。

古文:五年,宇文莫廆之子逊昵延朝贡。

现代文:五年,宇文部落酋长莫蝅之子逊昵延前来朝贡。

古文:帝嘉其诚款,以长女妻焉。

现代文:昭帝拓跋禄官嘉许他的忠诚亲善,将长女嫁给他为妻。

古文:七年,桓帝至自西略,诸降附者二十余国,凡积五岁,今始东还。

现代文:七年,拓跋猗西征凯旋而归,西方降附归顺的达二十余国。历时五年,至今方才东归。

古文:十年,晋惠帝为成都王颍逼留在鄴。

现代文:十年,晋惠帝司马衷被成都王司马颖强留在邺城。

古文:匈奴别种刘渊反于离石,自号汉王。

现代文:匈奴的旁支刘渊在离石造反,自称汉王。

古文:并州刺史司马腾来乞师。桓帝率十余万骑,帝亦同时大举以助之,大破渊众于西河、上党。

现代文:并州刺史司马腾前来求援,拓跋猗率十余万骑出征,拓跋禄官也同时大举出兵相助,大破刘渊部众于西河、上党。

古文:会惠帝还洛,腾乃辞师。

现代文:恰逢晋惠帝返回洛阳,于是司马腾辞送拓跋氏援军。

古文:桓帝与腾盟于汾东而还。

现代文:拓跋猗与司马腾在汾河东岸盟誓后率军返回。

古文:乃使辅相卫雄、段繁,于参合陂西累石为亭,树碑以记行焉。

现代文:并命辅相卫雄、段繁在参合陂西垒石为亭,立碑记载此次军事行动。

古文:十一年,刘渊攻司马腾,腾复乞师。

现代文:十一年,刘渊进攻司马腾,司马腾再次求援。

古文:桓帝以轻骑数千救之,斩渊将綦母豚。渊南走蒲子。

现代文:拓跋猗派轻骑数千驰援,斩刘渊部将綦母豚,刘渊南逃蒲子。

古文:晋假桓帝大单于,金印紫绶。

现代文:晋王朝封拓跋猗为大单于,赐给金印紫绶。

古文:是岁,桓帝崩。

现代文:本年,桓帝拓拔猗逝世。

古文:帝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常乘安车,驾大牛,牛角容一石。

现代文:拓跋猗英俊魁伟,马不能载,常乘坐大牛驾的座车,牛角能容一石。

古文:帝曾中蛊,呕吐之地仍生榆木。

现代文:猗曾中蛊毒,呕吐之处生长出榆树。

古文:参合陂土无榆树,故世人异之,至今传记。

现代文:参合陂本地并无榆树,所以世人十分惊异,至今传述。

古文:帝统部凡十一年。

现代文:猗统率诸部凡十一年。

古文:后定襄侯卫操,树碑于大邗城,以颂功德。

现代文:后来定襄侯卫操在大邗城立碑,颂扬猗的功德。

古文:子普根代立。

现代文:猗之子普根代立。

古文:十二年,賨人李雄僭帝号于蜀,自称大成。

现代文:十二年,躴族人李雄在蜀地自立为帝,自称国号为 大成 。

古文:十三年,昭帝崩。

现代文:十三年,昭帝拓跋禄官逝世。

古文:徒何大单于慕容廆遣使朝贡。

现代文:徒河大单于慕容蝅派使臣朝贡。

古文:是岁,羯胡石勒与晋马牧帅汲桑反。

现代文:同年,羯族人石勒与西晋马牧帅汲桑造反。

古文:穆皇帝天姿英特,勇略过人,昭帝崩后,遂总摄三部,以为一统。

现代文:穆帝拓跋猗卢天姿英特,勇略过人,昭帝死后,总摄三部,成为一体。

古文:元年,刘渊僭帝号,自称大汉。

现代文:穆帝元年,刘渊自立为帝,自称国号为 大汉 。

古文:三年,晋并州刺史刘琨遣使,以子遵为质。

现代文:三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派使节前来,将儿子刘遵送作人质。

古文:帝嘉其意,厚报馈之。

现代文:猗卢嘉许他的诚意,以丰厚的礼品作为回报。

古文: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铁弗刘虎举众于雁门以应之,攻琨新兴、雁门二郡。

现代文:白部酋长反叛,率部进入西河郡,铁弗刘虎在雁门聚众响应,进攻刘琨所辖的新兴、雁门二郡。

古文:琨来乞师,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将骑二万,助琨击之,大破白部;次攻刘虎,屠其营落。

现代文:刘琨前来求援,猗卢派侄儿拓跋郁律率骑兵二万,协助刘琨作战,大破白部;随即攻打刘虎,毁灭其营地。

古文:虎收其余烬,西走度河,窜居朔方。

现代文:刘虎收集残部,向西逃窜,渡过黄河,逃入朔方定居。

古文:晋怀帝进帝大单于,封代公。

现代文:晋怀帝司马炽升任猗卢为大单于,封代公。

古文: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琨求句注、陉北之地。

现代文:猗卢因为封地距所居之地过远,不能与部众连为一体,于是向刘琨索求句注陉以北之地。

古文:琨自以托附,闻之大喜,乃徙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五县之民于陉南,更立城邑,尽献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

现代文:刘琨认为这一来便有了依托,闻之大喜,将马邑、阴馆、楼烦、繁、崞五县的民众迁到句注陉以南,重建城镇,将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圆数百里的土地全部献出。

古文:帝乃徙十万家以充之。

现代文:猗卢于是迁来十万户部民,用以充实这块土地。

古文:刘琨又遣使乞师救洛阳,帝遣步骑二万助之。晋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辞以洛中饥馑,师乃还。

现代文:刘琨又派使节请求发兵援救洛阳,猗卢派二万步骑兵赴援,西晋太傅东海王司马越以洛阳饥馑为由加以谢绝,于是援军撤回。

古文:是年,刘渊死,子聪僭立。

现代文:同年,刘渊死,其子刘聪僭立为帝。

古文:四年,刘琨牙门将邢延据新兴叛,招引刘聪。

现代文:四年,刘琨部下牙门将邢延占据新兴郡叛乱,勾结刘聪进犯。

古文:帝遣军讨之,聪退走。

现代文:猗卢派军征讨,刘聪军退走。

古文:五年,刘琨遣使乞师以讨刘聪、石勒。

现代文:五年,刘琨派使节请求援军以征讨刘聪、石勒。

古文:帝以琨忠义,矜而许之。

现代文:猗卢因刘琨心怀忠义,郑重地答应了。

古文:会聪遣其子粲袭晋阳,害琨父母而据其城,琨来告难,帝大怒,遣长子六脩、桓帝子普根,及卫雄、范班、姬澹等为前锋,帝躬统大众二十万为后继。

现代文:恰逢刘聪派其子刘粲袭击晋阳,杀害刘琨的父母,占据了晋阳城。刘琨派人通报这一灾难,猗卢大怒,派长子拓跋六、猗之子拓跋普根,及卫雄、范班、姬澹等为前锋,亲自统率二十万大军为后援,前往征讨。

古文:粲惧,焚辎重,突围遁走。

现代文:刘粲极为恐惧,焚毁辎重,突围逃走。

古文:纵骑追之,斩其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伏尸数百里。

现代文:拓跋部骑兵纵马猛追,斩刘聪部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刘聪军横尸数百里。

古文:琨来拜谢,帝以礼待之。

现代文:刘琨前来拜谢,猗卢以礼相待。

古文:琨固请进军,帝曰: 吾不早来,致卿父母见害,诚以相愧。

现代文:刘琨一再请求继续进军,猗卢说: 我没有早来,致使您的父母遇害,确实感到惭愧。

古文:今卿已复州境,然吾远来,士马疲弊,且待终举。

现代文:如今您已收复了所辖的州境,然而我军远道而来,兵马疲惫,就到此为止吧。

**古文:贼奚可尽乎? **

现代文:贼人怎能一下子杀尽呢?

古文:馈琨马牛羊各千余,车令百乘,又留劲锐戍之而还。

现代文:于是赠给刘琨马、牛、羊各千余头,车一百辆,又留下精锐部队驻守,然后撤回。

古文:是年,晋雍州刺史贾疋、京兆太守阎鼎,以晋怀帝为刘聪所执,共立怀帝兄子秦王业为太子,于长安称行台。

现代文:本年,西晋雍州刺史贾疋、京兆太守阎鼎,因晋怀帝司马炽为刘聪俘虏,共立怀帝哥哥的儿子秦王司马业为太子,在长安建立行台一一一临时政府。

古文:帝复戒严,与琨更克大举。

现代文:于是猗卢下令戒严,与刘琨策划大举进兵。

古文:命琨自列晋行台,部分诸军,帝将遣十万骑从西河鉴谷南出,晋军从蒲坂东度,会于平阳,就食聪粟,迎复晋帝。

现代文:命刘琨自组晋朝行台,统率指挥诸军。猗卢计划派十万骑兵从西河郡的鉴谷南下,晋军由蒲坂东进,在平阳会师,消灭刘聪,迎回晋怀帝。

古文:事不果行。

现代文:可这一计划没能实现。

古文:六年,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

现代文:六年,修筑盛乐城作为北都,修整平城旧城作为南都。

古文:帝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百里,于氵垒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谓之小平城,使长子六脩镇之,统领南部。

现代文:猗卢登上平城西面的山岭,观望地势,于是又在平城以南一百里、飈水北岸的黄瓜堆兴筑新平城,晋人称之为小平城,命长子六镇守,统领南部。

古文:七年,帝复与刘琨约期,会于平阳。

现代文:七年,猗卢与刘琨再次约定日期,在平阳会师。

古文:会石勒擒王浚,国有匈奴杂胡万余家,多勒种类,闻勒破幽州,乃谋为乱,欲以应勒,发觉,伏诛。

现代文:恰逢石勒擒获王浚,拓跋部属下有匈奴杂胡万余家,多为石勒族类,听说石勒攻破幽州,便密谋叛乱,以响应石勒。

古文:讨聪之计,于是中止。

现代文:事情泄露,全被诛杀,于是征讨刘聪的计划即告中止。

古文:八年,晋愍帝进帝为代王,置官属,食代、常山二郡。

现代文:八年,晋愍帝司马业晋封猗卢为代王,允许他设置属下各级官僚机构,以代、常山二郡为食邑。

古文:帝忿聪、勒之乱,志欲平之。

现代文:猗卢对刘聪、石勒的犯上作乱极为愤恨,一心要消灭他们。

古文:先是,国俗宽简,民未知禁。

现代文:先前,拓跋部政俗宽松简约,民众不知法度。

古文:至是,明刑峻法,诸部民多以违命得罪。

现代文:至此,则明刑峻法,诸部部民多因违犯法令而获罪。

**古文:凡后期者皆举部戮之。或有室家相携而赴死所,人问; 何之? 答曰: 当往就诛。 **

现代文:凡超过规定期限的,全都整个部落整个部落的被杀掉,有的是携家带口奔赴死地,不知内情的人问 到哪里去 ,回答说 前去送死 。

古文:其威严伏物,皆此类也。

现代文:猗卢以威严镇服百姓,皆如此类。

古文:九年,帝召六修,六修不至。

现代文:九年,猗卢召见六,六不至。

古文:帝怒,讨之,失利,乃微服民间,遂崩。

现代文:猗卢大怒,发兵征讨,作战失利,于是微服私访民间,随即逝世。

古文:普根先守外境,闻难来赴,攻六修,灭之。

现代文:拓跋普根原本镇守边境,得知猗卢的死讯率军赶回,向六发动进攻,歼灭六。

古文:卫雄、姬澹率晋人及乌丸三百余家,随刘遵南奔并州。

现代文:卫雄、姬澹率晋人及乌丸人三百余家,随刘遵南奔并州。

古文:普根立月余而薨。

现代文:普根继位一月有余逝世。

古文:普根子始生,桓帝后立之。

现代文:普根之子刚刚降生,被桓帝猗的后人拥立为主。

古文:其冬,普根子又薨。

现代文:这年冬天,普根之子又告夭折。

古文:是年,李雄遣使朝贡。

现代文:本年,成汉皇帝李雄派使臣朝贡。

古文:平文皇帝讳郁律立,思帝之子也。

现代文:平文皇帝拓跋郁律继立,他是思帝拓跋弗之子。

古文:姿质雄壮,甚有威略。

现代文:姿质雄壮,很有威严和谋略。

古文:元年,岁在丁丑。

现代文:平文皇帝元年,丁丑年。

古文:二年,刘虎据朔方,来侵西部。帝逆击,大破之。虎单骑迸走。

现代文:二年,刘虎占据朔方,进犯西部地区,拓跋郁律率军迎击,大破敌军,刘虎单骑逃走。

古文:其从弟路孤率部落内附,帝以女妻之。

现代文:刘虎堂弟路孤率其部落归附,拓跋郁律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古文: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

现代文:拓跋郁律向西兼并了乌孙国故地,向东吞并了勿吉族以西的地区,拥有骑士近百万之众。

古文:刘聪死,子粲僭立,为其将靳准所杀。渊族子曜僭立。

现代文:汉烈宗刘聪去世,其子刘粲继位,被其部将靳准所杀,汉高祖刘渊同族兄弟之子刘曜继立为帝。

**古文:帝闻晋愍帝为曜所害,顾谓大臣曰: 今中原无主,天其资我乎? **

现代文:拓跋郁律得知晋愍帝司马业被刘曜杀害,对大臣们说: 如今中原无主,真是天助我也!

古文:刘曜遣使请和,帝不纳。

现代文:刘曜派使臣前来议和,拓跋郁律置之不理。

古文:是年,司马睿僭称大位于江南。

现代文:本年,司马睿在江南自立为帝。

古文:三年,石勒自称赵王,遣使乞和,请为兄弟。

现代文:三年,石勒自称赵王,派使节前来乞和,请求与拓跋郁律结为兄弟。

古文:帝斩其使以绝之。

现代文:拓跋郁律斩其使者以示势不两立。

古文:四年,私署凉州刺史张茂遣使朝贡。

现代文:四年,自封的凉州刺史张茂派使节前来朝贡。

古文:五年,僭晋司马睿遣使韩暢加崇爵服,帝绝之。治兵讲武,有平南夏之意。

现代文:五年,晋元帝司马睿派使臣韩畅给拓跋郁律加官晋爵,拓跋郁律予以拒绝,操练兵马,加强军备,有平定南方之志。

古文:桓帝后以帝得众心,恐不利于己子,害帝,遂崩,大人死者数十人。

现代文:桓帝猗的后人见拓跋郁律深得众心,惟恐对自己的子孙不利,于是害死了平文帝拓跋郁律,各部酋长受牵连而被处死的达数十人之多。

古文:天兴初,尊曰太祖。

现代文:道武帝天兴初年,拓跋郁律被尊为 太祖 。

古文:惠皇帝讳贺傉立,桓帝之中子也。

现代文:惠皇帝拓跋贺亻辱继立,他是桓帝猗未成年的儿子。

古文:以五年为元年。

现代文:以平文帝五年为惠帝元年。

古文:未亲政事,太后临朝,遣使与石勒通和,时人谓之女国使。

现代文:拓跋贺亻辱未能亲自主持政事,而由太后临朝听政。派遣使节与石勒言和,时人称之为女国使。

古文:二年,司马睿死,子绍僭立。

现代文:二年,晋元帝司马睿逝世,其子司马绍继位。

古文:四年,帝始临朝。

现代文:四年,拓跋贺亻辱临朝亲政。

古文: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于东木根山,徙都之。

现代文:因各部落的人心还未完全诚心归服,于是在东木根山兴建城池,迁都于此。

古文:是年,张茂死,兄寔子骏立,遣使朝贡。

现代文:本年,张茂死,其兄张萛之子张骏继立,派使节前来朝贡。

古文:五年,帝崩。

现代文:五年,惠帝拓跋贺亻辱逝世。

古文:是年,司马绍死,子衍僭立。

现代文:本年,晋明帝司马绍死,其子司马衍继位。

古文:炀皇帝讳纥那立,惠帝之弟也。

现代文:炀皇帝拓跋纥那继立,他是惠帝的弟弟。

古文:以五年为元年。

现代文:以惠帝五年为炀帝元年。

古文:三年,石勒遣石虎率骑五千来寇边部,帝御之于句注陉北,不利,迁于大宁。

现代文:三年,石勒派石虎率五千骑兵进犯边境,炀帝率军迎击于句注陉北,失利,退往大宁。

古文:时烈帝居于舅贺兰部。帝遣使求之,贺兰部帅蔼头,拥护不遣。

现代文:当时拓跋翳槐生活在他舅舅所在的贺兰部,炀帝派使者请他回来,贺兰部酋帅蔼头为保护拓跋翳槐,不让他回去。

古文:帝怒,召宇文部并势击蔼头。

现代文:炀帝大怒,召请宇文部并力攻击蔼头。

古文:宇文众败,帝还大宁。

现代文:宇文部战败,炀帝率军退回大宁。

古文:四年,石勒擒刘曜。

现代文:四年,石勒擒获刘曜。

古文:五年,帝出居于宇文部。

现代文:五年,炀帝出奔,居于宇文部。

古文:贺兰及诸部大人,共立烈帝。

现代文:贺兰部及诸部酋长共立拓跋翳槐为主。

古文:烈皇帝讳翳槐立,平文之长子也。

现代文:烈皇帝拓跋翳槐继位,他是平文帝拓跋郁律的长子。

古文:以五年为元年。

现代文:以炀帝五年为烈帝元年。

古文:石勒遣使求和,帝遣弟昭成皇帝如襄国,从者五千余家。

现代文:后赵石勒派使者求和,拓跋翳槐派弟弟拓跋什翼犍前往后赵首都襄国,随同前往的有五千余家。

古文:二年,石勒僭立,自称大赵王。

现代文:二年,石勒自立为帝,自称 大赵王 。

古文:五年,勒死,子大雅僭立。

现代文:五年,石勒死,其子石大雅继位。

古文:慕容廆死,子元真代立。

现代文:慕容蝅死,其子慕容元真继立。

古文:六年,石虎废大雅,僭立。

现代文:六年,石虎废黜石大雅,自立为帝。

古文:李雄死,兄子班立。

现代文:成汉太宗李雄死,其兄之子李班继位。

古文:雄子期,杀班自立。

现代文:李雄之子李期,杀死李班自立为帝。

古文:七年,蔼头不修臣职,召而戮之,国人复贰。

现代文:七年,蔼头不修臣职,拓跋翳槐将他召来杀掉,国人再次叛乱。

古文:炀帝自宇文部还入,诸部大人复奉之。

现代文:炀帝拓跋纥那自宇文部返回,各部酋长又奉他为主。

古文:炀皇帝复立,以七年为后元年。

现代文:炀帝拓跋纥那复位后,以烈帝七年为后元年。

古文:烈帝出居于鄴,石虎奉第宅、伎妾、奴婢、什物。

现代文:烈帝拓跋翳槐出奔,居于邺城,后赵太祖石虎送给他宅第、伎妾、奴婢、器物。

古文:三年,石虎遣将李穆率骑五千纳烈帝于大宁。国人六千余落叛炀帝,炀帝出居于慕容部。

现代文:三年,石虎派部将李穆率五千骑兵将拓跋翳槐送回大宁,国人六千余部落背叛拓跋纥那,炀帝拓跋纥那出奔,居于慕容部。

古文:烈皇帝复立,以三年为后元年。

现代文:烈帝拓跋翳槐复位后,以炀帝三年为后元年。

古文:城新盛乐城,在故城东南十里。

现代文:兴建新盛乐城,在故城东南十里处。

古文:一年而崩。

现代文:一年后逝世。

古文:昭成皇帝讳什翼犍立,平文之次子也。

现代文: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继立,他是平文帝拓跋郁律的次子。

古文: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

现代文: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

古文: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发委地,卧则乳垂至席。

现代文:身长八尺,高鼻梁,有着龙一般的容颜,站则长发垂地,卧则乳垂至席。

**古文:烈帝临崩顾命曰: 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

现代文:拓跋翳槐临终前留下遗命: 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古文:烈帝崩,帝弟孤乃自诣鄴奉迎,与帝俱还。

现代文:拓跋翳槐死后,拓跋什翼犍之弟拓跋孤亲自前往邺城奉迎拓跋什翼犍,与他一同返回。

古文:事在《孤传》。

现代文:此事记载于《拓跋孤传》。

古文:十一月,帝即位于繁畤之北,时年十九,称建国元年。

现代文: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即位于繁城之北,时年十九岁,此年被称为建国元年。

古文:是岁,李雄从弟寿杀期僭立,自号曰汉。

现代文:本年,李雄堂弟李寿杀死李期,自立为帝,自称国号为 汉 。

古文:二年春,始置百官,分掌众职。

现代文:建国二年春,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开始设置百官,分掌众职。

古文:东自濊貊,西及破洛那,莫不款附。

现代文:东自氵岁貊,西至破洛那,莫不归附。

古文:夏五月,朝诸大人于参合陂,议欲定都氵垒源川,连日不决,乃从太后计而止。

现代文:夏五月,在参合陂朝会各部酋长,商议欲定都氵垒源川,连日不决,于是听从太后的意见,终止此事。

古文:语在《皇后传》。

现代文:事见《皇后传》。

古文:娉慕容元真妹为皇后。

现代文:聘慕容元真之妹为皇后。

古文:三年春,移都于云中之盛乐宫。

现代文:建国三年春,迁都于云中郡的盛乐宫。

古文:四年秋九月,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

现代文:建国四年秋九月,修筑盛乐城于故城城南八里处。

古文:皇后慕容氏崩。

现代文:皇后慕容氏逝世。

古文:冬十月,刘虎寇西境。

现代文:冬十月,刘虎进犯西部边境。

古文:帝遣军逆讨,大破之,虎仅以身免。

现代文:昭成帝派军迎击,大破敌军,刘虎仅以身免。

古文:虎死,子务桓立,始来归顺,帝以女妻之。

现代文:刘虎死,其子刘务桓继立,始来归顺,昭成帝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古文:十二月,慕容元真遣使朝贡,并荐其宗女。

现代文:十二月,慕容元真派使节前来朝贡,并推荐其同宗女子作为皇后的人选。

古文:五年夏五月,幸参合陂。

现代文:建国五年夏五月,昭成帝驾临参合陂。

古文:秋七月七日,诸部毕集,设坛埒,讲武驰射,因以为常。

现代文:秋七月七日,各部落齐聚,筑起高台,举行比武大会,此后便形成为一种制度。

古文:八月,还云中。

现代文:八月,昭成帝返回云中郡。

古文:是年秋,司马衍死,弟岳僭立。

现代文:本年秋天,晋成帝司马衍死,其弟司马岳继位。

古文:六年秋八月,慕容元真遣使请荐女。

现代文:建国六年秋八月,慕容元真派来使者,请求昭成帝迎娶所推荐的女子。

古文:是年,李寿死,子势僭立,遣使朝贡。

现代文:本年,汉中宗李寿死,其子李势继位,派使臣前来朝贡。

古文:七年春二月,遣大人长孙秩迎后慕容氏元真之女于境。

现代文:建国七年春二月,昭成帝派大臣长孙秩迎娶皇后一一一慕容元真同宗女子于其境内。

古文:夏六月,皇后至自和龙。

现代文:夏六月,皇后自和龙抵达。

古文:秋七月,慕容元真遣使奉聘,求交婚。帝许之。

现代文:秋七月,慕容元真派使者来访,请求通婚,昭成帝应允。

古文:九月,以烈帝女妻之。

现代文:九月,将烈帝拓跋翳槐之女嫁给慕容元真为妻。

古文:其年,司马岳死,子聃僭立。

现代文:本年,晋康帝司马岳死,其子司马聃继位。

古文:八年,慕容元真遣使朝贡。

现代文:建国八年,慕容元真派使朝贡。

古文:是年,张骏私署假凉王。

现代文:本年,张骏自封为代理凉王。

古文:九年,石虎遣使朝贡。

现代文:建国九年,石虎派使朝贡。

古文:是年,张骏死,子重华代立。

现代文:本年,张骏死,其子张重华代立。

古文:十年,遣使诣鄴观衅。

现代文:建国十年,昭成帝派使臣前往邺城,察看后赵的虚实动向。

古文:是年,司马聃擒李势。

现代文:本年,晋穆帝司马聃擒获汉后主李势。

古文:张重华遣使朝贡。

现代文:张重华派使朝贡。

古文:十一年,慕容元真死,子俊代立。

现代文:建国十一年,慕容元真死,其子慕容俊代立。

古文:十二年,西巡,至河而还。

现代文:建国十二年,昭成帝西巡,至黄河而还。

古文:是年,石虎死,子世立。

现代文:本年,后赵太祖石虎死,其子石世继位。

古文:世兄遵,杀世自立。

现代文:石世之兄石遵,杀死石世自立为帝。

古文:尊兄鉴,杀遵自立。

现代文:石遵之兄石鉴,又杀死石遵自立为帝。

古文:十三年,魏郡人冉闵,杀石鉴僭立。

现代文:建国十三年,魏郡人冉闵,杀死石鉴自立为帝。

**古文:十四年,帝曰: 石胡衰灭,冉闵肆祸,中州纷梗,莫有匡救,吾将亲率六军,廓定四海。 **

现代文:建国十四年,昭成帝说: 石胡衰亡,冉闵肆虐,中原纷争,无人拯救,我将亲率六军,平定四海。

古文:乃敕诸部,各率所统,以俟大期。

现代文:于是命令各部落,各率所辖部众,集结待命。

**古文:诸大人谏曰: 今中州大乱,诚宜进取,如闻豪强并起,不可一举而定,若或留连,经历岁稔,恐无永逸之利,或有亏损之忧。 **

现代文:各部酋长劝阻道: 如今中原大乱,确应进取,然而听说豪强并起,并不能一举平定,如或征战持久,历时一年,恐怕不会获得一劳永逸之利,还会有亏损之忧。

古文:帝乃止。

现代文:于是昭成帝便放弃了这一计划。

古文:是岁,氐苻健僭称大位,自号大秦。

现代文:本年,氐族人苻健自立为帝,自称国号为 大秦 。

古文:十五年,慕容俊灭冉闵,僭尊号。

现代文:建国十五年,慕容俊消灭冉闵,僭立为帝。

古文:十六年,慕容俊遣使朝贡。

现代文:建国十六年,慕容俊派使朝贡。

古文:是年,张重华死,子曜灵立。

现代文:本年,张重华死,其子张曜灵代立。

古文:重华庶兄祚杀曜灵而自立,称凉公。

现代文:张重华庶兄张祚杀死张曜灵自立,自称凉公。

古文:十七年,遣使于慕容俊。

现代文:建国十七年,昭成帝派使臣访问慕容俊。

古文:张祚复称凉王,置百官,遣使朝贡。

现代文:张祚改称凉王,设置百官,派使节前来朝贡。

古文:十八年,太后王氏崩。

现代文:建国十八年,太后王氏逝世。

古文:是年,苻健死,子生僭立。

现代文:本年,苻健死,其子苻生代立。

古文:羌姚襄自称大将军、大单于。

现代文:羌族人姚襄自称大将军、大单于。

古文:张瓘、宋混杀张祚,立重华少子玄靖,称凉王。

现代文:张馞、宋混杀死张祚,拥立张重华的小儿子张玄靖,称凉王。

古文:十九年春正月,刘务桓死,其弟阏头立,潜谋反叛。

现代文:建国十九年春正月,刘务桓死,其弟刘阏头代立,阴谋反叛。

古文:二月,帝西巡,因而临河,便人招喻,阏头从命。

现代文:二月,昭成帝西巡,抵达黄河岸边,派人招抚、劝喻刘阏头,刘阏头从命。

古文:冬,慕容俊来请婚,许之。

现代文:冬,慕容俊前来求婚,昭成帝应允。

古文:二十年夏五月,慕容俊奉纳礼币。

现代文:建国二十年夏五月,慕容俊送来聘礼。

古文:是年,苻坚杀苻生而僭立。

现代文:本年,苻坚杀死苻生,自立为帝。

古文:姚襄为苻眉所杀。

现代文:姚襄为苻眉所杀。

古文:二十一年,阏头部民多叛,惧而东走。

现代文:建国二十一年,刘阏头所部部民大多反叛,刘阏头心怀恐惧向东逃走。

古文:渡河,半济而冰陷,后众尽归阏头兄子悉勿祈。

现代文:渡黄河时,所率部众刚渡过一半,河冰塌陷,所剩部众全数投奔了刘阏头哥哥的儿子悉勿祈。

古文:初,阏头之叛,悉勿祈兄弟十二人在帝左右,尽遣归,欲其自相猜离。

现代文:当初,刘阏头叛逃时,悉勿祈兄弟十二人都在昭成帝身边任职,昭成帝将他们全部遣返,想让他们与刘阏头自相猜疑。

古文:至是,悉勿祈夺其众。

现代文:至此,悉勿祈夺取了刘阏头的部众。

古文:阏头穷而归命,帝待之如初。

现代文:刘阏头走投无路,只好投案自首,昭成帝仍待之如初。

古文:二十二年春,帝东巡,至于桑乾川。

现代文:建国二十二年春,昭成帝东巡,抵达桑乾川。

古文:三月,慕容俊遣使朝贡。

现代文:三月,慕容俊派使朝贡。

古文:夏四月,帝还云中。

现代文:夏四月,昭成帝返回云中。

古文:悉勿祈死,弟卫辰立。

现代文:悉勿祈死,其弟卫辰代立。

古文:秋八月,卫辰遣子朝贡。

现代文:秋八月,卫辰派儿子前来朝贡。

古文:二十三年夏六月,皇后慕容氏崩。

现代文:建国二十三年夏六月,皇后慕容氏逝世。

古文:秋七月,卫辰来会葬,因而求婚,许之。

现代文:秋七月,卫辰前来参加慕容皇后的葬礼,趁机求婚,昭成帝应允。

古文:是岁,慕容俊死,子暐立,遣使致赙。

现代文:本年,慕容俊死,其子慕容日韦继立,昭成帝派使臣前往吊唁,并送去丧礼所需的财物。

古文:二十四年春,卫辰遣使朝聘。

现代文:建国二十四年春,卫辰派使者前来朝拜。

古文:是年,司马聃死,衍子千龄僭立。

现代文:本年,晋穆帝司马聃死,晋成帝司马衍之子司马千龄继位。

古文:二十五年,帝南巡,至君子津。

现代文:建国二十五年,昭成帝南巡,抵达君子津。

古文:冬十月,行幸代。

现代文:冬十月,驾临代郡。

古文:十一月,慕容暐荐女备后宫。

现代文:十一月,慕容日韦推荐女子以备后宫的人选。

古文:二十六年冬十月,帝讨高车,大破之,获万口,马牛羊百余万头。

现代文:建国二十六年冬十月,昭成帝征伐高车部,大破之,俘获一万人,马牛羊百余万头。

古文:是年,张重华弟天锡杀玄靖而自立。

现代文:本年,张重华之弟张天锡杀死张玄靖,自立为王。

古文:二十七年春,车驾还云中。

现代文:建国二十七年春,昭成帝返回云中。

古文:冬十一月,讨没歌部,破之,获牛马羊数百万头。

现代文:冬十一月,征讨没歌部,破之,俘获牛马羊数百万头。

古文:二十八年春正月,卫辰谋反,东渡河。

现代文:建国二十八年春正月,卫辰谋反,东渡黄河。

古文:帝讨之,卫辰惧而遁走。

现代文:昭成帝率军征讨,卫辰因恐惧而逃走。

古文:冬十二月,苻坚遣使朝贡。

现代文:冬十二月,前秦世祖苻坚派使臣前来朝贡。

古文:是岁,司马千龄死,弟弈僭立。

现代文:本年,司马千龄死,其弟司马弈继位。

古文:二十九年夏五月,遣燕凤使苻坚。

现代文:建国二十九年夏五月,昭成帝派燕凤出使前秦。

古文:三十年冬十月,帝征卫辰。

现代文:建国三十年冬十月,昭成帝率军征伐卫辰。

古文:时河冰未成,帝乃以苇絙约澌,俄然冰合,犹未能坚,乃散苇于上,冰草相结,如浮桥焉。

现代文:当时黄河河面还未完全封冻,昭成帝命人用芦苇编成粗绳缠绕、填塞冰缝,随即冰层封合,然而并不坚固,于是将芦苇、稻草撒在冰上,冰草相结,如同浮桥一般。

古文:众军利涉,出其不意,卫辰与宗族西走,收其部落而还,俘获生口及马牛羊数十万头。

现代文:大军迅速渡过黄河,出其不意,卫辰率族人西逃,昭成帝驱赶其部落而还,俘获人口及马牛羊数十万。

古文:三十一年春,帝至自西伐,班赏各有差。

现代文:建国三十一年春,昭成帝西征归来,按等级颁发赏赐。

古文:三十二年正月,帝南幸君子津。

现代文:建国三十二年正月,昭成帝南至君子津。

古文:冬十月,幸代。

现代文:冬十月,驾临代郡。

古文:三十三年冬十一月,征高车,大破之。

现代文:建国三十三年冬十一月,征伐高车部,大破之。

古文:是年,苻坚擒慕容暐。

现代文:本年,苻坚擒获慕容日韦。

古文:三十四年春,长孙斤谋反,伏诛。

现代文:建国三十四年春,长孙斤谋反,被诛杀。

古文:斤之反也,拔刃向御座,太子献明皇帝讳寔格之,伤胁。

现代文:长孙斤谋反之时,拔出利刃刺向御座,太子献明皇帝拓跋萛拼死格挡,胸肋受伤。

古文:夏五月,薨,后追谥焉。

现代文:夏五月,不治身亡,后来追谥他为献明帝。

古文:秋七月,皇孙珪生,大赦。

现代文:秋七月,皇孙拓跋王圭降生,大赦。

古文:是年,司马弈臣桓温,废弈为海西公,立睿子昱。

现代文:本年,东晋大臣桓温,将皇帝司马弈废为海西公,立晋元帝司马睿之子司马昱为帝。

古文:三十五年,司马昱死,子昌明僭立。

现代文:建国三十五年,晋简文帝司马昱死,其子司马昌明继位。

古文:三十六年夏五月,遣燕凤使苻坚。

现代文:建国三十六年夏五月,昭成帝派燕凤出使前秦帝国。

古文:三十七年,帝征卫辰,卫辰南走。

现代文:建国三十七年,昭成帝亲征卫辰,卫辰南逃。

古文:三十八年,卫辰求援于苻坚。

现代文:建国三十八年,卫辰向前秦皇帝苻坚求援。

古文:三十九年,苻坚遣其大司马苻洛率众二十万及朱彤、张蚝、邓羌等诸道来寇,侵逼南境。

现代文:建国三十九年,苻坚派其大司马苻洛率领二十万大军,与朱彤、张蚝、邓羌等分路进犯,直逼南部边境。

古文:冬十一月,白部、独孤部御之,败绩。

现代文:白部、独孤部迎击,战败。

古文:南部大人刘库仁走云中。

现代文:南部统帅刘库仁退回云中郡。

古文:帝复遣库仁率骑十万逆战于石子岭,王师不利。

现代文:昭成帝又派刘库仁率十万骑兵在石子岭迎战,作战失利。

古文:帝时不豫,群臣莫可任者,乃率国人避于阴山之北。

现代文:其时昭成帝患病在身,群臣无人可当重任,于是率领国人避难于阴山之北。

古文:高车杂种尽叛,四面寇钞,不得刍牧。复度漠南。

现代文:高车部各族全部反叛,四面受敌,无法维持统治,继续向漠南迁移。

古文:坚军稍退,乃还。

现代文:前秦军稍退,方才返回。

古文:十二月,至云中,旬有二日,帝崩,时年五十七。

现代文:十二月,抵达云中郡,十二天后,昭成帝拓跋什翼犍逝世,享年五十七岁。

古文:太祖即位,尊曰高祖。

现代文:太祖道武帝拓跋皀即位,尊拓跋什翼犍为 高祖 。

古文:帝雅性宽厚,智勇仁恕。

现代文:昭成帝生性宽厚,智勇兼备,仁慈为怀。

古文:时国中少缯帛,代人许谦盗绢二匹。守者以告,帝匿之,谓燕凤曰: 吾不忍视谦之面,卿勿泄言。

现代文:其时国中丝帛数量很少,代郡人许谦盗绢二匹,看守者向昭成帝报告,昭成帝隐而不宣,对燕凤说: 我不忍心因此而面对许谦,你不要泄露此事。

**古文:谦或惭而自杀,为财辱士,非也。 **

现代文:许谦或许会因惭愧而自杀,为财辱士,实不足取。

古文:帝尝击西部叛贼,流矢中目。

现代文:昭成帝曾在攻打西部叛贼时,被流矢射中眼睛。

**古文:贼破之后,诸大臣执射者,各持锥刀欲屠割之。帝曰: 彼各为其主,何罪也。 **

现代文:歼灭叛贼后,诸大臣抓到射手,各持尖刀要将他屠割,昭成帝却说: 他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有什么罪呢?

古文:乃释之。

现代文:于是将其释放。

古文:是岁,苻坚灭张天锡。

现代文:本年,苻坚消灭张天锡。

古文:史臣曰:帝王之兴也,必有积德累功博利,道协幽显,方契神祗之心。

现代文:史臣曰:帝王的兴起,必须行善积德,建立丰功伟绩,造福于苍生。

古文:有魏奄迹幽方,世居君长,淳化育民,与时无竞。

现代文:施政的方针、策略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兼顾细微末节,方能契合神灵之心。魏国占据北方,拓跋氏世居君长之位,普及教化,养育万民,与时无争。

古文:神元生自天女,桓、穆勤于晋室。

现代文:始祖神元皇帝为天女所生,桓帝、穆帝尽忠于西晋皇室。

古文:灵心人事,夫岂徒然?

现代文:天命人事,岂会徒然而无应验、回报。

古文:昭成以雄杰之姿,包君子之量,征伐四克,威被荒遐,乃立号改都,恢隆大业。

现代文:昭成帝以雄杰之姿,怀君子器量,征伐四方,攻无不克,威镇远方,于是立号迁都,恢弘大业。

古文:终于百六十载,光宅区中。

现代文:此后魏帝国在前后一百六十年间雄踞中原。

古文:其原固有由矣。

现代文:追本溯源,是有其历史的渊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