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禁

古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现代文: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针刺治疗时有五禁,什么叫五禁呢?

古文: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现代文:岐伯回答说:五禁就是指凡是到禁日,对某些部位应避免针刺。

古文: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

现代文:黄帝说:我听说针刺的禁忌有五夺。

古文:岐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

现代文:岐伯说:五夺是指在气血衰弱,元气大伤时不能用泻法针刺,以免更伤元气。

古文: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

现代文:黄帝说:我听说针刺的禁忌还有叫五过的。

古文:岐伯曰:补泻无过其度。

现代文:岐伯说:五过就是指针刺补泻不要超过其常度,超常则为过。

古文: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

现代文:黄帝说:我听说针刺应避免五逆。

古文:岐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现代文:岐伯说:病状与脉象相反的五种情况,叫做五逆。

古文: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

现代文: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九宜。

古文:岐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现代文:岐伯说:清楚地了解九针的理论并能恰当运用,称为九宜。

古文:黄帝曰:何谓五禁?

现代文:黄帝说:什么叫五禁?

古文:愿闻其不可刺之时。

现代文:我想知道那些时日对那些部位不可针刺。

古文:岐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矇于耳内。

现代文:岐伯说:天干应于人身,甲乙应头,所以适到甲日和乙日,不要刺头部,也不要用 发矇 的针法刺耳内。

古文: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

现代文:丙丁应肩、喉,逢到丙日和丁日,不要用 振埃 法刺肩、喉部的廉泉穴。

古文:戊己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

现代文:戊己应手足四肢,每逢戊日和己日,不能刺腹部,不要用 去爪 法泻水。

古文: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

现代文:庚辛应于大腿和膝盖,每逢庚日和辛日,不能刺大腿和膝部的关节。

古文: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现代文:壬癸应脚和小腿,每逢壬日和癸日,不能刺脚和小腿的穴位。这就是所说的五禁。

古文:黄帝曰:何谓五夺?

现代文:黄帝问:什么叫五夺?

古文:岐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

现代文:岐伯说:形体肌肉瘦削,是一夺。

古文: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

现代文:大失血之后,是二夺。

古文: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

现代文:大汗出之后,是三夺。

古文:大泄之后,是四夺也。

现代文:大泄之后,是为四夺。

古文: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现代文:分娩之后流血过多及大量出血之后,是五夺。

古文:此皆不可泻。

现代文:这五种大虚的病症都是元气大伤,不可再用泻法。

古文:黄帝曰:何谓五逆?

现代文:黄帝问:什么叫五逆?

古文:岐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

现代文:岐伯说:热性病,脉应洪大而反见沉静;在出汗之后,脉应安静,而反见躁动的,是逆证之一。

古文: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

现代文:患泻下病,脉应沉静,而反见洪大之脉,是逆证之二。

古文:着痹不移,䐃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

现代文:患痹病而长时不愈,肘、膝等处高起的肌肉破溃,身体发热,而脉搏出现偏绝,是逆证之三。

古文: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

现代文:房事不节,致使形体消瘦,发热,面色苍白而枯晦不泽,或见大便下紫血块更加重了病情的,是为逆证之四。

古文: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现代文:人有久发寒热,形体消瘦,脉见坚硬搏指的,是逆证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