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论

古文: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现代文:黄帝问道:肺脏有病,能使人咳嗽,这是什么道理呢?

古文: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现代文: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脏有病如此。

古文:帝曰:愿闻其状。

现代文: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

古文: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现代文:岐伯说: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寒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

古文: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现代文:寒冷的饮食进入到胃里,寒气就循着肺经上于肺脏,引起肺寒,肺寒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发病为肺咳。

古文: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现代文: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非主时受病是因为各脏所传变。

古文: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现代文:人和自然界是相应相合,故五脏各有其所主的时令,各脏在所主之时令受了寒邪就会得病,症状轻微的则为咳嗽,严重的,寒邪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

古文: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现代文:所以,当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当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当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当长夏太阴主时,脾先受邪;当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古文:帝曰:何以异之?

现代文:黄帝道:五脏咳嗽有什么差异呢?

古文: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现代文:岐伯说:肺咳的症状,咳而气喘,呼吸有声,甚至吐血。

古文: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现代文:心咳的症状,咳则心痛,咽喉中好像有东西堵塞一样,甚至咽喉肿痛闭塞。

古文: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现代文:肝咳的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

古文: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现代文:脾咳的症状,咳则右胁下疼痛,并隐隐然疼痛牵引肩背,甚至不可以行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

古文: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现代文:肾咳的症状,咳则腰背互相牵引作痛,甚至咳吐痰涎。

古文:帝曰:六腑之咳奈何?

现代文:黄帝道: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

古文:安所受病?

现代文:是怎样受病的呢?

古文: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现代文: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传移于六腑。

古文: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现代文:脾咳不愈,则胃就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甚至能呕出蛔虫。

古文: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现代文:肝咳不愈,则胆就受病;胆咳的症状,能咳吐出胆汁。

古文: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现代文:肺咳不愈,则大肠受病;大肠咳的症状,咳而大便失禁。

古文: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现代文:心咳不愈,则小肠受病;小肠咳的症状,咳而放屁,而且往往是咳嗽与放屁同时出现。

古文: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

现代文:肾咳不愈,则膀胱受病;膀胱咳的症状,咳而遗尿。

古文: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现代文:以上各种咳嗽,如经久不愈,则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咳而腹满,不想饮食。

古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现代文:上、中、下焦引起的咳嗽,其邪必聚于胃,并循着肺经而影响及肺脏,能使人多痰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

古文:帝曰:治之奈何?

现代文:黄帝道:治疗的方法怎样呢?

古文: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现代文:岐伯说:治五脏的咳,针刺五输穴的输穴;治六腑的咳,针刺五输穴的合穴;治咳伴浮肿者,针刺五输穴的经穴。

古文:帝曰:善。

现代文:黄帝道: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