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伐

古文:诸库藏兵之国,皆有兵道。

现代文:蓄兵征战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用兵原则。

古文:世兵道三:有为利者,有为义者,有行忿者。

现代文:这些用兵的原则归纳起来有三类:有为谋利而征战的,有为道义而征战的,有为逞泄愤怒而征战的。

古文:所谓为利者,见生民有饥,国家不暇,上下不当,举兵而裁之,唯无大利,亦无大害焉。

现代文:所谓为了谋图利益而征战的,是指在别的国家正逢荒年,国家不安定,君臣上下又不和睦的情况下,而趁机发兵去诛伐。

古文:所谓为义者,伐乱禁暴,起贤废不肖,所谓义也。

现代文:这种原则指导下的用兵结果,虽然并不能获得什么大的礼仪,然而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

古文:义者,众之所死也。

现代文:为正义而战,人们都会为之献身。

古文:是故以国攻天下,万乘之主兼希不自此始,鲜能终之;非心之恒也,穷而反矣。

现代文:因此以一国的力量去功伐天下的叛乱和暴虐,大国的君主在兼并他国时最初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但很少有能把为了正义而战的原则贯彻到底的;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去为正义而战,最终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古文:所谓行忿者,心虽忿,不能徒怒,怒必有为也。

现代文:所谓为了逞泄私愤而发动战争的,说的是内心如果怀有愤怒,就不会仅仅是愤怒而已,它一定会由内心之怒而外化为战争。

古文:成功而无以求也,即兼始逆矣,非道也。

现代文:这种战争不会取得成功,这是因为这种兼并战争一开始就是违背常理的,这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

古文:道之行也,由不得已。

现代文:用兵之道,是出于不得已。

古文:由不得已,则无穷。

现代文:因为出于不得已,所以用兵就会成功而不会有困穷的时候。

古文:故丐者,摭者也;禁者,使者也:是以方行不留。

现代文:因此用兵的具体策略优势就应该采用通过退却让地而更好地进攻夺取;通过对军队的刑罚立禁而更好地以庆赏促使其立功。做到了这些,挥师出征,就可以畅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