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古文:道无始而有应。其未来也,无之;其巳来,如之。

现代文:包罗万象的大 道 浩广而没有边际,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

古文:有物将来,其刑先之。

现代文: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它好像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它便随之出现了。

古文:建以其刑,名以其名。

现代文:一个事物的形质和概念即将产生的时候,它的形状是首先显现出来的。

古文:其言胃何?

现代文:事物的形质出现了,才可据此来给它定名。

古文:环伤威。

现代文:这样说意味着什么呢?

古文:也欲伤法。

现代文:这是需要人们仔细思考的。

古文:无隋伤道。数举参者,有身弗能葆,何国能守?

现代文:乱用刑法就必然伤损威严,放纵私刑则有伤法度,不遵循客观规律就会伤损大 道 。

古文:奇从奇,正从正,奇与正,恒不同廷。

现代文:这伤害威严、法度、大 道 的行为反复出现,其结果就是自身难保,甚至失掉国家。

古文:凡变之道,非益而损,非进而退,首变者凶,有义而义则不过,侍表而望则不惑,案法而治则不乱。

现代文:最初改变常规的必有凶祸。依据仪器来测量就不会有误差,依靠仪表来观测就不会迷惑,用法度来治理就不会混乱。

古文:圣人不为始,不专已,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

现代文:作为圣人,不先动、不偏执一己之见,天时未到便不预先谋划、而天时到了也不可失去时机,不谋求索取、而福祥来至也不可放过:总之要因顺上天的法则。

古文:失其天者死,欺其主者死。翟其上者危。

现代文:做为君主,如果失去天道他的国家就会灭亡;做为大臣,欺蒙主上就会戮死;做为小民,轻蔑上司就会危险。

古文:心之所欲则志归之。志之所欲则力归之。

现代文:人们心里想要得到的就应立志去完成它,立志想要达到的就应花费气力去实现它。

古文:故巢居者察风,穴居者知雨,忧存故也。

现代文:巢居于高树者对风最敏感,穴处于低洼者对雨最敏感,这种对风或雨各自的担忧,都是由它们不同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

古文:忧之则取,安之则久。弗能令者弗得有。

现代文:而对各自的生存环境有明确的忧患意识的就能生存,如果能进一步安然处之的话就能长久;倘不能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便不能自保其身。

古文:帝者臣,名臣,其实师也。王者臣,名臣,其实友也。者臣,名臣也,其实□□。□□臣,名臣也,其实庸也。

现代文:做为 帝 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其实是他的老师;做为 王 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其实是他的朋友;做为 霸 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其实只是临时雇员;流亡君主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其实只是仆人罢了。

古文:亡者臣,名臣也,其实虏也。者人绝之;□□人者其生危,其死辱翳。

现代文:自以为德能广大的人必被人们所唾弃,盛气凌人者很危险,甚至会自取耻辱和灭亡。

古文:居不犯凶,困不择时。不受禄者,天子弗臣也。

现代文:人们在顺境时不要妄为乱作自取凶祸,在逆境时也不要自暴自弃放过机会。

古文:禄泊者,弗与犯难。故以人之自为□□□□□□□□不士于盛盈之国,不嫁子于盛盈之家,不友□□□易之。

现代文:没有享受朝廷俸禄的,天子就不要把人家当作臣仆来驱使,如果提供的俸禄本就不多,那么天子也不要强求人家与己共患难。所以说天子御下的方法,应该是因顺人的天性,而不要人为地去扭曲它。人们切勿到极端强盛的国家去做官,不要把女儿嫁到极端豪贵的家庭中,不能与骄傲自大、轻视他人的人交朋友。

古文:□□不执偃兵,不执用兵,兵者不得已而行。

现代文:圣人不是一味地反对用兵,但也不主张一味地用兵;战争手段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

古文:见□□□□□□□□□□蜀在。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百里,所以联合之也。

现代文:圣人上知天道的根本,下知地道的规律,它能够顺应天地之道,所以他有远见卓识,并且恬然自在。天子辖地一千平方里,诸侯辖地一百平方里,这种等级差异是和他们的身份地位相联系对应的。

古文:故立天子诸侯疑焉。立正敌者,□不使庶孽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婢妾疑焉。

现代文:因此设立天子时,在等级制度上不能使诸侯与之相同;将正妻之子立为太子,就不使众妾之子在身份地位上与之相等;设立正妻,就不使众妾在身份地位上与之平等。

古文:疑则相伤,杂则相方。

现代文:如果两相对等就会相互伤害,两相混淆就会互相敌对。

古文:时若可行,亟□勿言,若未可,涂其门,毋见其端。

现代文:时机成熟了,就要在行动上立刻做出反应而不要声张:时机未到,就要敛藏心机,不露声色。

古文: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

现代文:天道控制着寒来暑往,地道掌握着高低的差异,人道决定着夺取和给予。

古文:取予当,立为□王。取予不当,流之死亡。

现代文:如果取予得法,就可以尊为圣王;取予失当,就会流徙四方、身亡国亡。

古文:天有环刑,反受其央,世恒不可择法而用我,用我不可,是以生祸。

现代文:天道循环运行,有德必有刑,取予不当,就要受到天刑的惩罚,自取祸殃。人世规律是不允许舍弃法度而用一己之私的,如果偏执于一己之私,就会导致祸患。

古文:有国存,天下弗能亡也。有国将亡,天下弗能存也。

现代文:当一个国家还具备存在的必然条件时,人们是不能够灭亡它的;当一个国家已经具备了必然灭亡的条件时,人们也无法再挽救它。

古文:时机未至,而隐于德。既得其极,远其德。□浅□以力,既成其功,环复其从,人莫能代。诸侯不报仇,不修佴,唯□所在。

现代文:时机未到,要自隐其身以修德待时;时机到了,就应该广施其德,努力行事;而当大功告成以后,就要及时收踪敛迹,还原到最初的静隐,这样才不会受到任何危害。诸侯不一定有仇必报、有仇必血,关键要看是否合于道 义 。

古文:隐忌妒妹贼妾如此者,下其等而远其身。

现代文:对于像蒙蔽君主、嫉妒贤才、陷害忠良、行为邪佞这一类的人,就应该贬黜和疏远;对他们如果不贬黜疏远,就会因此而生出祸患。

古文:不下其德等,不远其身,祸乃将起。内事不和,不得言外。细事不察,不得言。

现代文:君主如果连自己家庭内部的事情都不能理顺,就没有资格来讨论国家的事情;小是不明,大事也就谈不上了。

古文:利不兼,赏不倍。戴角者无上齿。

现代文:君主对臣民如果施赏不丰,那么相对的他获利亦少;这个道理就如同动物既然有了双角就不会再有上齿是一样的。

古文:提正名以伐,得所欲而止。

现代文:兴兵征伐,必须师出有名,功成而止。

古文:实彀不华,至言不饰,至乐不笑。

现代文:饱满的谷物没有花,意蕴深远的语言没有装饰,真正的快乐不表现在欢声笑貌上。

古文:华之属,必有核,核中必有意。

现代文:因为内在的东西才是最根本的东西,这就好比花的内里是果,果的内里是核儿,核儿的内里是仁儿。

古文: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牝有牡。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

现代文:有左必有右,右雌必有雄,这是天造地设、自然而然的。

古文:雷□为车,隆隆以为马。

现代文:因此,人们的一切行事,或终或始都不要固执己意,应因顺天道。

古文:行而行,处而处,因地以为资,因民以为师。弗因无衷也。

现代文:以雷为车,以云为马,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因任地宜以为资财,因顺民心以为师旅;不知因顺之道,这是不明智的。

古文:宫室过度,上帝所亚,为者弗居,唯居必路。

现代文:广修宫室,穷奢极欲,为上天所不容;大肆兴建了宫室也不能居住,即便居住了也不会长久。

古文:减衣衾,泊棺椁,禁也。

现代文:随意减少葬埋死者的衣被、祭品的数量和棺犉的厚度,这是被禁止的。

古文:疾役可发泽,禁也。

现代文:大肆兴动徭役而多处毁坏川泽,这是被禁止的。

古文:草苁也浅林,禁也。

现代文:杂草丛生而多处砍伐山林,是被禁止的。

古文:聚□□隋高增下,禁也。大水至而可也。

现代文:为了多建宫室而掘低高地、填平低洼,是被禁止的;然而时逢洪水暴雨成灾,则为疏导大水而挖高填低是可以的。

古文:毋先天成,毋非时而荣。

现代文:植物不能违背自然生长规律而提前成熟,也不能不适时地开花茂盛。

古文:先天成则毁,非时而荣则不果。

现代文:提前成熟会毁败,不适时地开花茂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古文:日为明,月为晦。昏而休,明而起。

现代文:太阳出来就是白天,月亮升起就是夜晚;夜晚人要休息,白天人要劳作。

古文:毋失天极,厩数而止。

现代文:君主兴兵伐国不要超过天道所规定准度,达到了这个准度就应及时罢手。

古文:强则令,弱则听,敌则循绳而争。

现代文:强大的国可以命令对方,弱小的国家要听命于对方,势力均等的国家之间才会按照规矩竞争。

古文:行曾而索爱,父弗得子,行母而索敬,君弗得臣。

现代文:作父亲的行为恶劣,要想得到儿子的敬爱是不可能的;作为君主举止邪逆,要想得到臣下的敬爱也是不可能的。

古文:有宗将兴,如伐于□。有宗将坏,如伐于山。

现代文:当一个国家将要兴起的时候,其势如川泽之溃决;而当一个国家要灭亡的时候,其势如山峰之崩塌。

古文:贞良而亡,先人余央。商阙而恬,先人之连。

现代文:正直善良的人夭折,是因为祖上积累下了祸殃;猖獗的人长寿,是因为祖上积累下了功德。

古文:埤而正者增,高而倚者崩。

现代文:其势低卑而根基平正的会不断增高,其势高峻而根基歪斜的早晚要倾覆。

古文:山有□,□□屯屯。

现代文:山上种有树木,果实饱满盛多。

古文:虎狼为孟可盾,昆弟相居,不能相顺。

现代文:虎狼虽凶犹可驯顺,兄弟至亲却不和睦。

古文:同则不肯,离则不能。

现代文:他们既不能和睦共处,又不能远离别居,真是让死去的先人们伤心。

古文:伤国之神。□□不来,胡不来相教顺弟兄兹,昆弟之亲,尚可易哉。

现代文:死去的先人们为何不来,为何不来教诲他们呢?都是血缘亲属,不和睦的现象会改变的。

古文:天下有参死:忿不量力死,耆欲无穷死,寡不辟众死。

现代文:天下有三种人为的死亡现象,一种是因为逞努斗狠不自量力,二种是穷奢极侈欲壑难平,三种是以寡敌众不识时务。

古文:毋籍贼兵,毋裹盗量。

现代文:不要把武器借给贼人,不要把粮食给予强盗。

古文:籍贼兵,裹盗量,短者长,弱者强,嬴绌变化,后将反也。

现代文:倘使武器借给贼人,粮食给予强盗,就会造成短者变长、弱者变强的结果;这种力量消长变化的结果,是会反过来给自己施以伤害的。

古文:弗同而同,举而为同。弗异而异,举而为异。弗为而自成,因而建事。

现代文:不相同却相同了,这是由于因顺的结果;不相异却相异了,这也是因顺的结果;无所作为却建成了事功,这仍然施因顺的结果。

古文:阳亲而阴亚,胃外其肤而内其。

现代文:表面和善而内里却险恶,这便称作用表面的美善来掩盖内在的罪恶。

古文:不有内乱,必有外寇。

现代文:这样的话,即使没有内乱,也会有外敌侵侮。

古文:肤既为肤,既为。内乱不至,外客乃却。

现代文:美的就是美,丑的就是丑的,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则内乱不生,外敌不至。

古文:得焉者不受其赐,亡者不怨大□□天有明,而不忧民之晦也。

现代文:运用 道 的人,虽有所得,但不必认为是接受了 道 的赏赐,虽有所失,但也不必埋怨它的不是。

古文:姓辟其户牖而各取昭焉。天无事焉。

现代文:天有光明所以不忧虑百姓生活在黑暗中,百姓自可以开凿窗户来取得光亮;天不需要有所作为。

古文:地有而不忧民之贫也。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地亦无事焉。

现代文:地有财富所以不忧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百姓自可以伐树割柴来取得财货;地是不需要有所作为的。

古文:诸侯有乱,正乱者失其理,乱国反为焉。其时未能也,至其子孙必行焉。

现代文:诸侯国中有发动叛乱的,那么兴兵平定叛乱如果不合乎天道,则叛乱反而会施行报复的,即使当时报复不能得手,他们的后代也必然会报复的。

古文:故曰:制人而失其理,反制焉。

现代文:所以说,要制服人却不合天道,反而被对方所制服。

古文:生人有居,人有墓。令不得与死者从事。

现代文:房屋用来居住活着的人,而墓穴用来葬埋死去的人。

古文:感而极反,□道不远。

现代文:不能将活人的房屋与死人的墓穴同等对待。

古文:臣有两位者,其国必危。

现代文:有所迷惑,觉悟以后赶快回转,这样的话迷失大 道 就不会太远。

古文:国若不危,君曳存也。失君必危。失君不危者,臣故佐也。

现代文:大臣身为臣子,却行使了君主的权力,国家必然危险;国家如不危亡,那是由于君主还存在。如果失去了君主,国家必然危险;国家如不危亡,那是由于大臣还在尽力起着辅弼的作用。

古文:子有两位者,家必乱,家若不乱,亲臾存也。

现代文:身为儿子却行使了父亲的权力,这个家庭就会混乱;家庭如果没有混乱,这是因为父亲还存在。

古文:危,失亲不乱,子故佐也。

现代文:失去父亲,家庭必然混乱;如果没有混乱,那是由于儿子还在那里尽力支撑着。

古文:不用辅佐之助,不听圣慧之虑,而侍其城郭之固,古其勇力之御,是胃身薄。身薄则贷。以守不固,以单不克。

现代文:如果不用贤良的辅佐,不听取开明聪慧者的谋虑,只知道依赖于城池的险固和倚仗兵力的强盛,这便叫做势单力薄;势单力薄就很危险,防守不会稳固,攻战不会取胜。

古文:两虎相争,奴犬制其余。

现代文:二虎争斗疲弊时,劣犬便会从中获利。

古文:善为国者,大上无形,其□□□□,□下斗果讼果,大下不斗不讼有不果。

现代文:善于治理国家的,最理想的是不设刑罚,其次才是正定法律,再其次便是在参与天下的竞争和处理国内的狱讼时,态度和行动坚决果断,最次的便是竞争、断案都不能坚决果断。

古文:大上争于□,其次争于明,其下患祸。寒时而独暑。

现代文:不设刑罚,是说要争取做到转移人心为使迁于善;正定法度,是说要争取做到审明是非曲直;竞争断案坚决果断,是说要解救天下的灾患、止息国内的祸乱。

古文:暑时而独寒。其生危,以其逆也,敬胜怠,敢胜疑。

现代文:该寒冷的时候却偏偏热起来,而该热的时候却偏偏寒冷起来,这种现象对动植物的生命是有危害的,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谦恭胜过怠慢,坚决果断胜过优柔寡断。

古文:不可矣,而不信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卖前□以知反,故□□,卖今之曲直,审其名以称断之。

现代文:国家灭亡的祸患不相信 道 所肯定和认可的东西,这是不可以的;而不相信 道 所否定和不认可的东西,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考察国家治理的原因,也就会明白国家混乱的缘故;考察历史,就会懂得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要通过考察眼前的是非曲直现象,审复它们的性质,来加以权衡判断。所谓的 积 ,指的是囤积居奇,等待适当的实际售出获利。

古文:积者积而居,胥时而用,卖主树以知与治合积化以知时□□□正贵□存亡。

现代文:能够审知君主启用什么人,才能够去参与政治;合乎囤积货物的规律,才能够懂得如何把握天时;这样,也才能够真正明了奇正、贵贱、存亡的道理。

古文:凡论必以阴阳□大义。

现代文:研讨一切问题,都要从 阴阳 这个总原则出发。

古文: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昼阳夜阴,大国阳,小国阴。重国阳,轻国阴。有事阳而无事阴。信者阳而屈者阴。

现代文:天属阳而地属阴,春属阳而秋属阴,夏属阳而秋属阴,白天属阳而黑夜属阴,大国属阳而小国属阴,强国属阳而弱国属阴,做事属阳而无为属阴,伸展属阳而屈缩属阴。

古文: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阳阴。兄阳弟阴。长阳少。贵贱阴。达阳穷阴。

现代文:君主属阳而大臣属阴,居上位属阳而居下位属阴,男属阳而女属阴,天属阳而地属阴,父为阳而子为阴,兄为阳而弟为阴,年长者为阳而年少者为阴,高贵者为阳而卑贱者为阴,显达者为阳而困穷者为阴。

古文:取妇姓子阳,有丧阴。

现代文:婚娶、生子这样的喜事属阳而死丧之事属阴。

古文:制人者阳,制与人者阴。

现代文:统治者属阳而被统治者属阴。

古文:客阳主人阴。

现代文:主动来伐者属阳而被动静守者属阴。

古文:师阳役阴。

现代文:长官属阳而士兵属阴。

古文:言阳黑阴。

现代文:说话属阳而沉默属阴。

古文:予阳受阴。

现代文:给予属阳而接受属阴。

古文:诸阴者法天,天贵正,过正曰□□□□□祭乃反。

现代文:凡属阳的都是取法天道,而天道最讲究正常的准度;跨过这个正常的准度就称作斜僻超越了极度就会走向反面。

古文:诸阴者法地,地德安徐正静,柔节先进,善予不争。

现代文:凡属阴者都是取法地道,地道的特点便是安然舒迟正定静默,以雌柔正定天下,擅长于给予却不去争夺。

古文:此地之度而雌之节也。

现代文:这便是地道的准度和谦退柔弱的 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