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正

古文: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

现代文:君主为政治国的方针应是,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授与官职,第三年要使民富足。

古文: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

现代文: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就可以发号令了,第五年可以用法律来治理百姓,第六年人民就会有了敬畏心理,第七年便可以指挥百姓从戎出征了。

古文: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

现代文: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习惯,可以掌握他们是非善恶、好恶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古文:二年用其德,则民力。

现代文:第二年擢用有德能的人,百姓就都会努力争取向上。

古文:三年无赋敛,则民不幸。

现代文:第三年免去赋税征敛,百姓就会生活富足。

古文:六年民畏敬,则知刑罚。

现代文:第六年百姓有敬畏心理,便会懂得刑罚律令而不敢触犯。

古文:七年而可以正,则胜强敌。

现代文:第七年率民出征敌国,便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古文:俗者,顺民心也。

现代文: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是为了是顺应民心。

古文:德者,爱勉之也。

现代文: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为官吏是通过施爱于民以激励其奋勉。

古文:有得者,发禁弛关市之正也。

现代文:第三年要使民富足是要废除山泽之禁及关口市场的征税。

古文:号令者,连为什伍,选练贤不肖有别也。

现代文:第四年要想有效地发号令,就要以什伍连坐的方式将人们组织起来,并挑选人才去管理他们,使贤与不贤的人各有等差。

古文:以刑正者,罪杀不赦也。

现代文:第五年以法律治理百姓,有罪必罚,不可姑息。

古文:畏敬者,民不犯刑罚也。

现代文: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不敢再去触犯刑罚。

古文:可以正者,民死节也。

现代文:到了第七年便可以率民出征并战胜强敌,这是因为百姓会出死效力。

古文:若号令发,必厩而上九,壹道同心,上下不囗,民无它志,然后可以守战矣。

现代文:若号令传下,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君意,齐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无异心,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出兵征战了。

古文:号令发必行,俗也。

现代文:号令发出,百姓必定执行,这是因为服从命令已经养成习惯。

古文:男女劝勉,爱也。

现代文:百姓争相劝勉,这是因为君主施爱的缘故。

古文:动之静之,民无不听,时也。

现代文:召之应战,或令之务农,民皆听命,这是君主遵循天时的缘故。

古文:受赏无德,受罪无怨,当也。贵贱有别,贤不肖衰也。

现代文:人民受赏不戴德,受罚不含怨,这是因为赏罚得当的缘故贵贱有区别,贤与不贤能就会分出等级来。

古文:衣备不相逾,贵贱等也。

现代文:衣服制度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僭越,这是因为它标志着人们的身份等级。

古文:国无盗贼,诈伪不生,民无邪心,衣食足而刑罚必也。

现代文:国家没有了盗贼,奸诈虚伪之心不生,民无邪念,这是由于百姓富足且刑罚律令得到了坚决的执行。

古文:以有余守,不可拔也;以不足攻,反自伐也。

现代文:以充足的国力据国防守,国家就不会被攻取,而国力不足却要先进攻他国。结果反而是自取灭亡。

古文:天有死生之时,国有死生之正。

现代文:天下诸国或亡或存决定于天时,国家万事或成或败决定于国政。

古文: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之武:文武并行,则天下从矣。

现代文:因此对于天道使存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联合保护它,这被称之为 文 ,而对于天道使亡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讨伐兼并它,这就被称为 武 ,文武并举,开下各国就会无不顺从。

古文: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

现代文:使用土地的根本在于因地制宜,恰当的种植适于该地生长的农作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还在于准确地掌握耕种的时间和季节,准确地掌握农时,还在于如何使用百姓,使用百姓的关键在于使其各自尽力其事。使用民力的关键在于适度。

古文: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佴,有佴则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则守固战胜之道也。

现代文:要了解土地适宜于种植什么,并且根据时令来种植五谷,适度地使用民力,就能有效地创造财富,赋敛适度,则人民富足。人民富足,则懂得政教廉耻。廉耻观念形成,就使得百姓习惯于服从命令并且不敢触犯刑罚。百姓习惯于听令,又不敢触犯刑罚,这便是守国则牢,伐国则胜的原理所在。

古文:法度者,正之至也。

现代文:法度,是至为公正的。

古文: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

现代文:以法度来治理国家,而不能任意妄为。

古文: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

现代文:创制法度,不能变化不一。

古文: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

现代文:依法办事,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便能取信于民,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

古文: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

现代文:省去烦琐的政事,有节度地征收赋敛,不侵占百姓的农时,国家的政治才能安定。

古文: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无母之德,不能尽民之力。

现代文:君主如果没有像父母一样的严威慈爱,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为之效力。

古文: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

现代文:君主若具备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样广大。

古文:三者备,则事得矣。

现代文:如果赏罚相济,恩威并施,那么万事都可以成功。

古文:能收天下豪杰骠雄,则守御之备具矣。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

现代文:如果能广招天下骁健之士,那么就如同有了最好的防御武器,懂得了实行文武共举之道,那么天下就都会归顺了。

古文:号令合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现代文:发号施令能够合于民心,人民才能自觉地听从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