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

古文:君臣易位谓之逆,贤不肖并立谓之乱,动静不时谓之逆,生杀不当谓之暴。

现代文:君主大臣改变了相互正常的位次就称为逆,贤与不贤的人职爵贵贱无别就称为乱,违反了服役务农的时节规律就称之为逆,滥行生杀赏罚之权就叫暴戾。

古文:逆则失本,乱则失职,逆则失天,暴则失人。失本则损,失职则侵,失天则饥,失人则疾。

现代文:违反了君臣的正常位次就使国家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混乱了贤与不贤人的贵贱位序就会使之各自迷失本身的身份职守,动静违逆时令,就会失去上天的保佑,君主暴戾就会失去民心。

古文:周迁动作,天为之稽。天道不远,入与处,出与反。君臣当位谓之静,贤不肖当位谓之正,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诛禁时当谓之武。

现代文:国家失去根本就会受以重创,贤与不贤的人迷失了各自身份职守就会发生僭越侵权之事,失去天佑则会有饥馑凶荒,失去民心就会遭到天下的憎恨。进退动静,都必须以天道作为法则。天道不远,人事的一切举措都应与之协调。君臣各安其位就叫位次整肃,贤与不贤的人各安其位就叫贵贱正定,耕战参合于天时地利就称作 文 ,伐乱止暴合于天道就称作 武 。

古文:静则安,正则治,文则明,武则强。

现代文:君臣位次整肃则上下安定,贤与不贤的人位次正定则万事都可得到治理,有文德则政令清明,讲武德则国家强大。

古文:安则得本,治则得人,明则得天,强则威行。

现代文:上下安定则国家就有了存在的保证,万事治理会更好地招揽人才,政令清明会得到天助,国家强大则威慑天下。

古文:参于天地,合于民心。文武并立,命之曰上同。

现代文:参合于天地,顺应于民心,文德武德并举,君主就会得到人民的普遍拥戴。

古文:审知四度,可以定天下,可安一国。

现代文:深刻体会上述四项准则,大可平定天下,小可安治一国。

古文:顺治其内,逆用于外,功成而伤。

现代文:在内政的治理上能够执道循理而在军事外交上却诛禁不当,则治国之功仍有所损。

古文:逆治其内,顺用于外,功成而亡。

现代文:如在内政的治理上反义逆理,而只是在军事外交上诛禁得当,那么征伐之功也会失去。

古文:内外皆逆,是谓重殃,身危为戮,国危破亡。

现代文:倘若内政外交的处理上都违背天道人理,这就是最大的祸殃,君主将身陷危难,还有被杀的危险,并且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古文:内外皆顺,功成而不废,后不逢殃。

现代文:如果内政外交皆顺应天道人理,则内绩武功都不会失去,而且亦无后患。名不副实,这是不宜取的,顺天道,这是动的特征。

古文:声华实寡者,庸也。

现代文:中人理,这是静的特质。

古文:顺者,动也。正者,事之根也。

现代文:执守天地之道,遵循人事之理,必须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并沿这条路去安排内政和外交。

古文: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

现代文:在征伐有罪之国时,必须符合天道。

古文:禁伐当罪,必中天理。

现代文:背盟弃义则进退窘困,征伐行动不合于天意则必受损伤。

古文:背约则窘,达刑则伤。背逆合当,为若有事,虽无成功,亦无天殃。

现代文:顺于天理、合于天当,则战争一旦发生,即使不能取得战功,也不会有什么灾祸。

古文:毋止生以死,毋御死以生,毋为虚声。

现代文:不要从死亡的角度去阻止新生,不要从永生的角度去阻止死亡,也不要虚张声势徒有虚名。

古文:声溢于实,是谓灭名。

现代文:名声超过实际其结果反而是无名。

古文:极阳以杀,极阴以生,是谓逆阴阳之命。

现代文:在阳气极盛时,反有阴气孕育着,在阴气极盛时,却有阳气萌生着,这种现象,便称作变异的阴阳规律。

古文:极阳杀于外,极阴生于内。已逆阴阳,又逆其位,大则国亡,小则身受其殃。

现代文:阳气萌生于内,已经出现变异的阴阳定律,又不能及时摆正具体对策位置,那么大则国家败亡,小则殃及自身。

古文:故因阳伐死,因阴建生。当者有数,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

现代文:因此在阳极阴生时,要果断地讨伐开始走向衰落之阳,而在阴极阳生时,要及时扶植新生之阳。天当有定数,这就是至极时就开始走向反面,盛极时就开始走向衰落;这不仅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古文:逆顺同道而异理,审知逆顺,是谓道纪。

现代文:逆、顺两种阴阳定律都同样是天道决定的,但人类相应的对策却不同。详细说明逆、顺两种定律,这就是在总体上把握了道的准则。

古文:以强下弱,何国不克;以贵下贱,何人不得;以贤下不肖,何事不治。

现代文:强盛的向弱小的表示谦卑,那么有什么国家不能战胜呢?高贵的向卑贱的表示虚心谦卑,那么什么人不能归附呢?贤人向不贤的人表示虚心谦卑,那么国家又有什么事情不能治理呢?

古文:规之内曰圆,矩之内曰方,悬之下曰正,水之上曰平;尺寸之度曰大小短长,权衡之称曰轻重不爽,斗石之量曰少多有数,绳墨之立曰曲直有度。八度者,用之稽也。

现代文:规用来画圆,矩用来画方,悬用以测端正,水用以测水平。用尺寸度量小大短长,用权衡称量轻重,用斗石量多少,用绳准来测度曲直。以上八种度量标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准则。

古文:日月星辰之期,四时之度,动静之立,外内之处,天之稽也。

现代文:日月星辰都遵循着固定的运行周期,四时更迭都有一定的次序,自然界的消息盈虚进退出入自有一定的守则,事物的适度与非适度自有分际,这些都是天道自有的法则。

古文:高下不蔽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之稽也。

现代文:地势高下各有定位,不至隐蔽不明。土地肥瘠不同,不至隐匿不清,这些都是地道所含的法则。

古文: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美恶有名,逆顺有形,情伪有实,王公执之以为天下正。

现代文:国君臣子都各居其位,士人也得其所哉,擢用贤能量才授官,治理百姓秉公办事,这是人道所应守的法则,是非善恶各有名分,背于道理或合于道理自有客观情形作依据,真实虚假自有事实来判定,君主只要掌握上述准则,就可以成为天下的楷模。

古文:因天时,伐天悔,谓之武。

现代文:顺应天道,诛伐必然要灭亡的国家,这叫 武 。

古文:武刃而以文随其后,则有成功矣,用二文一武者王。

现代文:在武功杀伐之后继之以文德安抚,这样就会有成功,而使用二分文德一分武功就可以称王天下。

古文:其主道,离人理,处狂惑之位处而不悟,身必有戮。

现代文:像那种弃天道、背离人理、处于悖逆之位而尚不省悟的君主,必有杀身之祸。

古文:柔弱者无罪而几,不及而趯,是谓柔弱。

现代文:守雌节者虽无忧患却能居安思危,祸患未至却能随时警惕,这便是雌节的含义。

古文:刚正而强者临罪而不究。

现代文:而恃雄节者却正相反,祸患已经临头还丝毫意识不到。

古文:名功相抱,是故长久。

现代文:名声与功绩相符,所以才能长存久安。

古文:名功不相抱,名进实退,是谓失道,其卒必有身咎。

现代文:名声与功绩不相符,名声超过实际,这就弃失了天道,最终必有祸患。

古文: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

现代文:厚积黄金珠玉而不分他人,这是惹怨的祸根。

古文:女乐玩好燔材,乱之基也。

现代文:盛置女乐珍玩而蛊惑其心,这是生乱的开始。

古文:守怨之本,养乱之基,虽有圣人,不能为谋。

现代文:保守惹怨的祸根,培养生乱的苗头,即便有圣人在他的国家,也仍然难以为这样的君主出谋划策了。